首页>首页幻灯

金融强国:总书记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时间:2024年01月2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刘青
0

  “习艺强国”工作室

  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习总书记开讲“新年第一课”聚焦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意味深长、意义深远。

  2019年2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提出,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为“两个结合”的应有之义,推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金融业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总书记为何要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蕴藏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处事之道,蕴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金融伦理。与西方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经济、金融理论不同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富有辩证精神的金融思想——诚实守信、义利相兼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伦理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些古语中蕴含的价值准则,展现出中国人重承诺、守信用,稳健审慎、守法依规的道德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价值来源,为其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于中华古代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孕育、发展、演进。早在商代,华夏大地就出现了金属货币的雏形。伴随冶炼、铸币技术的成熟,铜币应运而生。货币金融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的基本标志之一。我国货币金融理论伴随春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至北宋时纸币出现,成为世界纸币理论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明清时期的票号,结合实际进行金融创新,一度开创了中国金融文明的新纪元。这些古往今来的经济活动、金融思想,对当下我国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借鉴意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理性思辨传统,为世界金融文化发展史贡献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蕴含自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金融工作的历史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创立红色金融初期,就体现党的初心使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雏形。1926年成立的湖南省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最早的农民银行,这家银行以当时最低利率借款给农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乡村经济;土地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并发行货币。井冈山造币厂是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金属铸币厂;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发展,苏区货币也逐渐统一。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发行了首批国币,中央苏区货币和财政渐趋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融领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金融市场的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推进……我们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持续吸收借鉴各国金融思想、法律、制度领域的先进理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的气魄、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夯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以党建引领中国特色金融行为规范建设。以党建引领中国特色金融行为规范建设,必须深刻坚持党对金融文化建设领导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厚植“金融报国”情怀。坚持全面覆盖抓党建、以上率下抓党建、创新思路抓党建,推动金融机构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树立中国特色金融诚信文化、清廉文化、服务文化、效率文化、发展文化,以磅礴的文化力量助力金融业行稳致远。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金融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理论为最终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进一步阐发,也与“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金融企业要主动以金融服务化解社会痛点和百姓难点,履行好社会责任,引导从业人员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利民、惠民、安民的理念。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当坚持“经济金融共生共荣”理念,推动金融行业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要求金融系统始终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实体经济助力,为小微企业“输血”。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2023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这表明金融系统正不断助力实体经济增长。实体经济的复苏、小微企业的成长,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因此,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融题材是中国现当代文艺的重要题材,文艺是推动金融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在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更多展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文艺作品,把中国人的金融观、义利观、经营观展现于其中,通过强化金融文化自觉与自信,厚植金融报国情怀,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照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综合中国政府网、求是网、央视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华读书报等)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