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修订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引领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具有天然的优势,承担着独特使命。坚持弘扬正道,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追求德艺双馨,努力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这是文艺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一、坚守艺术理想,用美的作品陶冶人、用美的人品感染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灵魂工程师,文艺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文艺的功能属性和地位作用,明确文艺是培根铸魂的工程。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其中的“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文艺具有娱乐功能,但文艺不能仅仅为了娱乐,更不能被娱乐所取代。除了娱乐功能,文艺更具有提高认知、追求真理、启迪心灵、激发理想、提升审美等多种功能。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就有可能出现格调不高、甚至趣味庸俗的倾向,以至于忘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使命,误入价值观混乱、审美标准模糊的歧途。
文艺的作用和影响独特而巨大。文艺作品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在提供审美愉悦的同时,还提供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描述现实生活的面貌,而且通过蕴含在作品里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审美判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想和行为。近几年爆火的《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广受好评,人们在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人们在“何以中国”的思考中感悟文化自信。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迅速掀起热议,不但没有给观众留下严肃、说教等刻板印象,反而通过一段段接地气的剧情,成功“吸粉”“破圈”,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革命信仰的伟大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视剧热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剧中情节和革命先烈所感动,大批“90后”年轻观众自发前往陈延年等烈士墓前敬献鲜花、留下誓言。这就是文艺作品的强大力量,构思巧妙的艺术呈现让作品充满了美,洗礼精神、直抵灵魂。
文艺不仅是借助作品的影响力引领社会风尚,更重要的是,与作品相随的创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有示范性。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正所谓,文如其人、艺如其人。文艺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镜子,也是文艺工作者自己的镜子。人们常说,文学就是人学。文学跟人有关,文学写的是人性,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鞭挞人性中的假丑恶。作为人学的文学,不仅是写人的学问,而且是做人的学问。做不好人,也就写不好作品。文学如此,其他艺术门类也不例外。鲁迅先生曾讲述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买他的书,从衣袋里掏出来的钱还带着体温,他说,“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这段带有温度的话深情流露出鲁迅先生的创作态度,也反映出文学大家的社会责任感。文艺既要用作品去引领社会风尚,更要用人品去引领社会风尚,人品的打磨比技巧的锤炼还重要,人格的成就比文艺的成就更容易发挥示范作用。
二、专注艺术创作,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作为人民的文艺,不能简单娱乐人民,而是要引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会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其中有新风正气,也有沉渣陋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要创作出既有生气又有高致的文艺作品,就需要走入生活、贴近人民,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说起贺绿汀,人们很快联想到他创作的那首著名歌曲《游击队歌》。抗战爆发,他放弃在上海的优厚待遇,把家人送回湖南老家,参加救亡演剧队,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在山西听到八路军运用游击战术打鬼子、缴获日军战利品的故事后,酣畅淋漓地写出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段激昂的旋律生动刻画出游击队员们机智、灵活、英勇的英雄形象,展现出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传递给每一位游击队员无尽的力量,至今仍广为传唱。
文艺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反映,文艺也引领着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发展。《礼记·乐记》认为,不同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不同形式的音乐,不同的音乐也会养成人民的不同品德和社会的不同风尚。女诗人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豪迈气概的诗词,寄托一腔炽热的家国情怀。好的文艺作品不仅突出时代特色,反映社会进步,而且体现时代要求,发挥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这“四个决不能”“五个要”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座右铭。聂耳、冼星海之所以成为人民音乐家,就是因为把个人理想同民族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民族危难之际,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不朽乐章。直到今天,这些凝聚国魂的旋律仍然激励着我们。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文艺创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承担起引领社会风尚的责任,理直气壮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要把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用高品质的文艺作品去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三、走好立己铸己之路,履行成风化人的社会责任
做人与从艺从来不可偏废,养德和修艺息息相关。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 。文艺创作具有鲜明的社会导向和社会属性,它不只是文艺工作者个人的职业私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一个人首先会看他的德行为人。处在聚光灯下的文艺工作者身份更加特殊,首先是一名普通公民、一个社会人,不折不扣遵纪守法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但同时又是一名“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在社会上都会产生放大镜般的倍增效应,被赋予更高的道德期待、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有人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演好戏、唱好歌,没必要让他们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德行修养。这种认识恰恰忽视了文艺工作者在大众心目中的风尚引领作用,忽视了文艺作为精神文明产品的本质属性,必须坚决摒弃。文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文艺行风深刻影响着社会风气,文艺工作者的修养既是个人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文艺工作者应当时刻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职责使命,增强道德法治观念,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精神层面追求高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在行为层面珍惜荣誉,遵纪守法、规范言行,追求德艺双馨。不论什么时候,做人做事都要有底线、有原则。越是有知名度,越要重视公信度,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关爱。
文艺家因其独特的才能,很容易成为群众关注和崇拜的对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文艺工作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容易被无限放大。文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服务,粉丝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喜欢的偶像应援、打榜。一些粉丝因作品认识偶像,又因关注偶像不再关注作品本身。偶像的颜值、人设都是“表面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力,才能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文艺工作者身处台前,看到的往往是鲜花,听到的往往是掌声,没有定力就会迷茫。其实,观众关注的背后是信任,这份信任也是一份责任。诗人严羽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文艺创作需要特别的才能和趣味,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修养,不去读书穷理,天才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倘若人品不正,甚至出现违法失德问题,势必会透支观众的信任,更难以堪当培根铸魂重任。哪些好、哪些不好,哪些是传统精华、哪些是糟粕沉渣,哪些要有所为、哪些要注意有所不为,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最基本的从业态度。
古往今来,那些受人尊敬、广被赞誉的名家大师,都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尊敬。他们那些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体现着文艺家的艺术理想,无不引领着社会风尚。抗战时期,常宝堃在表演中讽刺日伪反动统治而被捕,张寿臣因为公开赞扬吉鸿昌抗日行为而受到迫害,梅兰芳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毅然蓄须拒演。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说过三句话,一句是“演戏最重要的是精、气、神”,一句是“戏比天大”,还有一句是“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三句话不仅是她艺术生涯和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光辉的人格精神的集中体现。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这些为人民群众津津乐道、喜爱和欢迎的艺术家,不走捷径、不求速成、不逐虚名,在从艺路上饱受磨砺,练就高超艺术水平,勇攀艺术高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敬畏和对专业的赤诚,不仅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真正发挥文艺立心铸魂、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既要精心塑造艺术形象,还要努力维护好个人形象,坚守社会表率的责任担当。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者应处理好义利关系。有一段时间,文娱领域违法失德事件热搜不断,产生不良影响。试想,一个人德行上有缺失,弘扬正道从何谈起,成风化人更无从谈起。有网友感叹,娱乐圈“瓜”太多了,群众都吃不过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饭圈”变味,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部分文艺工作者失去了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尤其是对自我的批判和超越,沉湎于个人名利而不能自拔。在流量、票房、点击率的诱惑下,一些从业者不愿下真功夫苦功夫,文替、抠图,丧失了应有的职业操守,也许可以博得一时之利,但终将被抛弃。因此,要正确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决不能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只有真正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处事、从艺统一起来,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才能共同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和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