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哲学社会科学

作为一种新工程思维的工程生态思维

时间:2023年12月06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秀华
0

  面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必须重新反思、规范人类的工程实践。为此,怎样转换工程思维,应该构建何种工程范式,让工程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和人工物有机、和谐地嵌入到生态系统中去,就成为工程哲学不得不回答的时代课题。

  工程与生态的联结:工程生态思维

  由于工程思维直接影响工程实践方式,要摆脱以往机械工程观下现代工程所导致的生态恶化、生存危机等现实困境,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宰制自然的工程思维。问题是究竟怎样的工程思维方式是恰当的?

  对此,有的学者把“工程”与“生态”关联起来,着眼于人与自然冲突的缓解而倡导绿色技术、清洁技术和新能源利用的“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有的学者主张改进工程建造的环境,即改进工程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生态,从而来界说“工程生态”。前者着眼于工程的后果是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后者立足于工程活动过程探讨如何改进工程实践的环境。这两种对“工程生态”概念的解读都基于狭义的生态思维。

  如果把“生态”作为隐喻,以“广义生态”进路认识、分析、应对现实问题,这就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可称为“广义生态思维方式”。那么,进一步把思维对象聚焦到现实中的工程活动,就是“工程生态思维方式”。其不但逻辑地蕴含上述狭义的“工程生态”内涵,还是一种新工程思维方式。

  因而,对作为生命体的工程之“工程生态”的理解,既要以工程为中心——基于工程,从工程的观点看“(广义)生态”,又要着眼于生态,从(广义)生态思维或(广义)生态视野看“工程”,把“工程”与“(广义)生态”内在关联起来,注重二者的交互作用与互动互释关系,并作为思维方式来重新诠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程。与传统工程思维相比,工程生态思维要求实现以下几个重要转变:

  一是从点状和线性关系思维方式向网络和互动思维方式转变;

  二是从单一个体思维方式向生态群落思维和复杂性思维方式转变;

  三是从机械和机械性思维方式向生命体和生态系统思维方式转变;

  四是从静态考察的结构性思维向动态的过程思维方式转变;

  五是从重视空间生产开发自然的规模量化思维向关注工程的时间化和人之生命力显现的内涵式发展思维转变;

  六是从片面关注效率效益的经济谋划和功利思维向多维统筹发展的协调协同思维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把握工程思维提供了根本遵循。不同于科学思维,工程思维一方面要基于理论理性关注“是什么”的问题(包括工程本体论、工程知识论考察),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干什么”“怎么干”和“应该如何干”的工程全过程的实践理性问题,这就需要突出“工程诊断”“工程评估”“工程方法论”“工程战略”和“工程策略”思维以及工程伦理规范问题,进而考察工程范式。因为,工程实践不仅涉及工程思维,而且离不开工程行动。最重要的是,工程思维与工程范式具有内在一致性。毕竟,工程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实践。正是由于工程思维所决定的工程观不同,人类经历了前现代的工程、现代工程,并正在走向数智化的后工业或后现代的新工程范式。因此,迫切需要从新工程思维探进到新工程范式。

  新工程思维主导下的新工程范式:工程生态范式

  随着新工程思维——工程生态思维的确立,必然引起工程观的变革与工程范式的转换。也只有确立起“工程生态思维”,才能真正把工程看作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有机复杂系统和生命体,强化“集成”“协同”之于工程实践的方法论意义,改变过去重技术轻人文、重点抓“硬实力”建设而忽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做法。正如“互联网+”理念具有拓展思维与工作路向的作用,新工程思维要求在“工程+”的概念框架下,基于工程并用工程眼光看待一切工程元素或要素,将其放置到工程系统总体和整个生命周期中加以考察和把握。这无疑有助于协同工程系统内的相关因素(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技术的因素与非技术因素),高效整合集成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使工程活动对社会、公众与环境负责任。

  工程哲学应自觉将新工程思维下的工程范式理论加以阐发。可以说,新的工程生态思维为新工程范式——工程生态范式的构建创造了必要条件。工程生态范式恰恰是广义生态概念或生态思维下考察工程的工程生态思维方式及其所引发的工程行动方式与工程战略策略方式等。它不仅有上述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数智化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有助于促进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转变。不同于传统工程思维下的工程范式,基于工程生态思维的工程生态范式对工程活动有以下要求:

  立足系统论、有机论、整体论的立场。这是工程生态范式所坚守的根本立场,就是把工程系统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开放的系统。不仅工程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且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行物质变换、信息与能量转换、活动互换、主客体与主体间的交互作用等。从而,确保工程系统既是自组织(自律)的又是他组织(他律)的。

  坚持总体、协同与共生的观点。这是由系统论、有机论和整体论立场所决定的工程生态范式的核心观点。有助于建立良性的工程运行机制、工作秩序和组织文化的生态系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尊重物之物性,也张扬人性和人文精神。

  依循过程、关系与辩证的思维方式。这是工程生态范式的根本思维方式,既与系统论、有机论、整体论立场相匹配,又与总体、协同与共生的观点相一致。就是将工程的每一环节的地位和作用放置到整个工程实践过程及全工程生命周期来看待,有效整合工程系统各要素、各生产与工艺环节以及工程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坚持主体性原则与客体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处理好工程实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价值与真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保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工程信念。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工程生态范式的重要信念。当代新工程范式下的工程共同体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应把至真至善至美作为新工程人、技艺型新匠人的工程理想与信念,自觉“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在参天尽物的生产与劳作中,既“成物”亦“成己”。

  融合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由“至真至善至美”的工程信念决定的,它要求在工程活动中大力弘扬融合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等优秀品质。同时,还要把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视为工程伦理的灵魂,不断提升工程实践主体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兼顾效率效益与利他的价值及伦理规范。这是工程生态范式的价值选择与伦理规范。传统工程范式主导下的工程片面强调效率效益,引发了工程异化、技术异化、劳动异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新的工程生态范式下的工程活动将会兼顾工程的效率效益与他者利益,并从效率效益优先原则转向伦理优先原则,崇尚负责任的工程,在工程建造的过程中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注重社区生态改善、安全与文化建设以及利益平衡,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作者:张秀华,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