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中秋特别节目《花好月圆会》打造了一场国风盛会,“精美得犹如一部国风大片”,获得不少网友赞叹。
《花好月圆会》以两位女主角中秋夜同游为主线串联,由“秋节佳人图”“繁华市井”“花车斗彩”“一觞一咏”“风花雪月”5个主要部分组成。B站邀请了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马久越、音乐人萨顶顶、国家一级演员殷硕等众多表演艺术家加盟,还广邀UP主,包括才疏学浅的才浅、古琴诊所、混元Rysn、二十四伎乐等以国风作品著称的创作者共计54位。UP主俨然成为节目的主要表演力量。
女主角“筱筱”作画
节目在女主角“筱筱”的画笔下展开,是平行时空的交点。因此,在节目中会看到唐代的齐胸襦裙,听到宋代的诗词,中秋夜会的长街上还有明末流行的傩戏,甚至在中原歌者和西域舞娘的斗彩中能听到不少来自21世纪的摇滚乐鼓点。
中西结合 有容乃大
花车斗彩
“秋节佳人图 ”之“舞”
“花车斗彩”中,民乐和鸣,羯鼓声隆,两辆花车,一是中原风格,一是西域风格,朱雀门前相遇,歌舞比拼,展开斗彩。中原歌者演唱的曲目《把酒问月》,是敦煌莫高窟的二创作品。作品前奏来自莫高窟壁画上的原谱,前奏之外的部分由马久越根据考古学家、音乐学家从敦煌壁画上翻译的25份残谱改编而成。西域风花车上的舞娘旋转蹬踏,身姿曼妙,跳的是西域胡旋舞。歌者与舞者各有千秋,胜负难分。而在“秋节佳人图 ”中,当一群汉服女子练习舞蹈时,一西域服饰女子倏然而来,加入其中,与她们融为了一体。古风与胡风PK,汉女与胡女共舞,展现的不正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特质?
古今对话 传承不息
“秋节佳人图”之“浣纱捣衣图”原型来自唐代张萱《捣练图》
“秋节佳人图”之“珠玉罗盘图”借鉴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一觞一咏”之“飞花令”
“一觞一咏”之舞蹈《鲤影》
“繁华市井”中小摊上的“三星堆面具”
节目处处包含历史与当代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现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如“秋节佳人图”,在情节和场景的设计上,还原唐宫仕女图的画面。其“浣纱捣衣图”的原型就来自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捣练图》,其“珠玉罗盘图”中的奏乐场景能看到《韩熙载夜宴图》的影子。“一觞一咏”部分,溪流水畔,水榭楼亭中三位诗人饮酒行宴,行飞花酒令助兴,曲水中,舞者陈添化作一尾鲤鱼,正月下畅游起舞,表演现代舞《鲤影》,与诗人对诗作乐遥相呼应。而在“繁华市井”中,则可以看到手工博主“才疏学浅的才浅”复原的“三星堆面具”和“三星堆手杖”,这些手工制作代表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雅俗并存 精粹共赏
“繁华市井”中的“指尖技艺”草编
“繁华市井”中的提线木偶
“繁华市井”中的“万载开口傩”表演
如果庭院中女子生活的“秋节佳人图”是“雅”的体现,“繁华市井”中的街头民俗表演则是“俗”的代表。两位女主角走过中秋夜人声鼎沸的“繁华市井”,草编、举鱼灯、皮影戏、川剧变脸、提线木偶戏等传统民俗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人目不暇接。最受关注的“重头戏”则是傩戏“万载开口傩”。这种傩戏大约诞生于元末明初,是江⻄省万载县当地⺠间驱⻤逐疫、祈福求平安的一种⺠俗活动。作为傩戏源头的傩舞(鬼戏),是华夏文明中可考的最古老的一种祭祀活动,因此傩戏也是研究自然崇拜、巫术信仰时期的汉族先民为数不多的珍贵史料。本次演出团队便来自江⻄省万载县潭埠镇池溪村,共15人。表演中使用的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面具,实则已有几百年历史。
文武相会 致敬英雄
“风花雪月”
改良赵云甲
前面部分的轻歌曼舞、诗酒行吟是“文”,后面看似浪漫的“风花雪月”部分则是“武”。这“风花雪月”不是别的,是国家一级编剧阎肃说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它们展现的是中华儿女的英勇霸气,属于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参演节目的“铁羽踏白”团队,身穿自己创作的盔甲,代表那些英雄,献上“武舞”。其中一副“改良赵云甲”,甲片制式为古代高级指挥官才能配备的龙鳞甲,胸甲借鉴了法海寺壁画中的增长天王像;肩甲部分的兽吞,取材自西安博物馆的唐代金龙雕像;整体色调,则参考了京剧中赵子龙的白衣银甲扮相。团队成员曾表示,这套盔甲所有的元素都是为了烘托赵子龙的儒将形象,是“我们对儒将最美好的想象”。
节目尾声,“风花雪月”转换为女主角“筱筱”笔下的水墨画
放天灯
节目尾声画面转换,“风花雪月”中原本振臂高呼的将士们成了女主角“筱筱”笔下的水墨画。她收起笔,走出房门,放飞天灯。B站进行特别设计,尾声处网友发送的每一条许愿弹幕,都会变成一盏盏缓缓上升的祈福天灯。屏幕成为一方许愿小天地,网友的弹幕化成天灯,漫天飘飞。许多观众不约而同地刷着“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是这个中秋,年轻一代对国家、民族献上的最诚挚、最特别的祝福。在此,小艺也祝福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