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要闻

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时间:2022年03月29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在百年未有的时代巨变中

贡献专业力量

马赛

  非常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授予我“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站在这里,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同时也感到无比的忐忑,因为我深知这个称号的份量。获此殊荣,将成为我人生路上新的起点,激励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更高的价值。下面,我结合近些年开展的工作汇报三点体会:

 一、服务国家,讴歌伟大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对此,我深有体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建院以来,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服务的崇高使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始终与国家和时代同频共振。2018 年 11 月,我担任学院党委书记不到十天,就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庆典活动的设计任务,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保密层级高、工作强度大、时间跨度长、竞争压力大等一系列困难,带领团队完成了礼宾车、“开天辟地”等 11 辆主题彩车的设计任务,创新性地提出了天安门广场“红飘带”景观设计方案,两条“红飘带”由人民英雄纪念碑沿广场东西两侧向北延展,寓意红色基因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在历史传承中体现新时代美学特征,“红飘带”采用对称环抱形式,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大写意的手法将历史与人文相融合,为庄严肃穆的广场增添灵动、欢乐氛围,突显新时代国家庆典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看着广场上两条飘逸的红飘带,负责群众游行活动的时任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同志曾无限感慨地和我说:“马老师,你们这些当代的艺术家是真的幸福啊,在国家的支持下,你们的创意能够变为现实。”在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上,我再次带领团队,通过简洁、抽象的造型语言完成了鸟巢中心区以及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的主火炬台设计,彰显了绿色、人文、科技的特点,融汇了冬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我非常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自由创作和表达的广阔舞台,使我们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讲述当代中国的故事,展现中国的时代风采。

 二、立德树人,实学实干锤炼品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考察清华大学时,勉励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同时也鼓励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我本人也坚信“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在所有的项目中,我都亲力亲为,与学生一起出方案,一起熬夜加班,在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的过程中,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国庆70 周年项目中,从组建设计团队到紧张地讨论、画图、汇报、修改、施工对接、样品试制以及成品监制、验收,从最初抽象的概念,到渐露雏形的草图直至完美的呈现在天安门广场,连续一年,有无数个不眠之夜,但学生们都不畏艰难,坚持到任务完成的最后一刻,所有参与的学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勇于担当,踏实工作,充分展现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 。在我看来,经过重大项目的洗礼,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对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也有着深远意义。

 三、以美为媒,传播中国声音

  2021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 110 年校庆前夕来学校考察,先后参观了美术学院和体育部,在美术学院,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我有幸参与了夏奥和冬奥的设计工作,深刻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对青年进行教育,以期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去年,我申请成立了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旨在以艺术为纽带,在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冬奥期间,我们配合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围绕“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勇气、毅力、激励、平等”的残奥核心价值观,以及世界和平、友谊和团结等主题开展了青少年绘画作品征集活动,遴选出 7500 幅青少年绘画作品作为“特殊”的新年礼物送给参赛的各代表团成员,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们送上新年祝福,孩子们的作品深受运动员们喜爱,有的运动员与作者建立了联系,形成了冬奥佳话。

  今天能够获得“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对我而言既是至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践行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讲话精神,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百年未有的时代巨变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赛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所作的大会交流发言摘登)

扎根人民

用心走好创作之路

王舸

  我是王舸,是一名舞蹈工作者,也是新文艺群体中的一员。去年 12 月,我很荣幸作为全国文代会代表,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我和祖国的舞蹈事业一同成长,从一名舞蹈演员转型成为一名舞蹈编导,虽然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始终保持着对舞蹈艺术的初心,在创作中不断明确和践行着舞蹈人所肩负的使命,为把新时代的中国舞蹈发展成为民族的、大众的艺术而努力着。

  20 多年的舞蹈艺术实践让我明白,“德艺双馨”不是口号,而是自我要求。“德艺双馨”既是我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也是指引我艺术方向的重要旗帜。在我看来,“德艺双馨”就意味着,艺术应当以道德为人文根基,去探求艺术的永无止境。

  德为根基。从艺先从德,做艺先做人。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不仅需要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还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观察,用艺术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始终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而发声,让艺术作品成为我与人民群众、与社会生活深度对话的桥梁。

  作品《父亲》,是我有感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象,也是以我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当我看着父亲,看着他不再年轻的身影,看着操劳一生的他在岁月的时间中慢慢老去,心里很不是滋味。常年奔波在外的我们,和父母聚少离多,常常忽略了对他们的照顾和陪伴,其实父母他们要的也只是一个平安的电话、一条关心的短信、一句轻声的问候,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我渴望用舞蹈作品寄托一份对父母的思念,更重要的是,给空巢老人这个社会群体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关爱,也表达所有儿女们那份最深深的牵挂。

  艺无止境。热爱、探索、创新,激励着我不停地拷问自己如何让形式更加新颖、让情感表达更加真切?如何让作品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精彩?如何在打动观众的同时,能够与观众获得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每一次创作都源于现实生活中所感知到的那一份真实的情感。

  舞剧《天路》讲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铁道兵战士和藏族同胞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的真实故事,用舞蹈这种最具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 爱与力量……他们用生命和青春谱写了“天路精神”。他们在人类生存的“禁区”,创造了世界屋脊上的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青藏铁路。五公里的关角隧道,夺走了一百多名年轻铁道兵战士的生命。在缺氧、地震、塌方面前,他们没有退缩,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我静静的坐在他们的墓碑旁,决心要把这样的一个真实故事,这样的一种奉献精神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奉献才创造了这样的一条“天路”。

  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我经常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而舞?为了谁而舞?我用舞蹈去表现什么?向世界传达什么?2004 年至今,我先后创作了舞蹈作品《中国妈妈》《父亲》《凤悲鸣》《烈火中永生》以及舞剧作品《红高粱》《大禹》《天路》《歌唱祖国》《旗帜》《五星出东方》等文艺作品。在这其中,既有缅怀革命先辈的红色题材,也有聚焦当下生活的现实题材,既有讲述古代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也有描写当下老百姓的时代心声。这些作品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都有一面“旗帜”贯穿其中,传递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小型舞蹈作品《烈火中永生》再现了重庆解放前夕江姐等人在狱中保守党组织秘密,同敌人展开顽强斗争的革命群像,作品在七八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几位革命者在牺牲前回忆自己的革命之路,以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烘托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与信仰中的重生。

  广州起义是工农红军第一次以五角星和红色旗帜来引领起义,旗帜就是革命信仰的缩影。舞剧《旗帜》以广州起义为蓝本,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塑造英雄群像,在人物创作中,通过引入平面时空的设计,与当时的革命者隔空对话,挖掘革命者的真实情感,让这些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在排演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红色信仰,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当代青年舞者的蓬勃朝气。

  2021 年,全党全国喜迎党的百年华诞,我以王莘先生那首《歌唱祖国》为题材,创作了舞剧《歌唱祖国》,用红色题材舞台作品,献出舞蹈人对党和国家最真挚的感恩和祝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铿锵有力地对新中国成立的赞美和祝福……是王莘先生在 60 年前写下的歌词。这首歌从1951 年阅兵仪式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几乎见证了新中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王莘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仍在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从人民艺术家身上,我真正的看到什么是初心,也激励着我的艺术创作和人生目标。

  我用舞蹈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真诚的感激,也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感恩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也充分给予了文艺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空间。我有幸参与了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为建党百年创作的“各族儿女心向党” 主题晚会,也有幸多次跟随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中国舞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从一次次采风创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创作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不能只是走马观花,更不能浮光掠影,而是要低下身子,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前辈们学习。这也是我对“德和艺”丰富内涵的一种深刻理解。

  今天,“德艺双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捧在手上,让我有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培养更多年轻的创作力量,是我当下更重要的任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时代留下更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人民立场,创作出更多可歌可泣、触及人心、情感共鸣的文艺作品,用艺术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本文为自由舞蹈编导、一级导演王舸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以线上形式所作的大会交流发言摘登)

弘扬正道

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田沁鑫

  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授予我“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个奖是光荣的激励,更是对我做人的责任鞭策。

  2021 年 12 月 14 日,我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给文艺工作者讲了五点要求。其中第五点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总书记又响鼓重槌地指出文艺工作者做人做艺的标准,“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这几句话重如千钧,增强了我端正律己的决心,和追求德艺双馨的信念。我谈三点感受。

  一、潜心创作,在舞台上精彩展演中国故事

  中国国家话剧院是国家戏剧艺术重镇,作为院团长,我深知肩上的文化责任。2021 年 12 月 25 日,剧院迎来创建 80 周年、正式成立 20 周年的日子,剧院艺术家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写来的回信,信中肯定了“国家话剧院始终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秉承延安建院初心,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书记的回信为国家话剧院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剧院艺术家们受到极大鼓舞!也深刻激励着我,带领全院演职人员,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我在剧院做导演二十年,作品有话剧《生死场》《狂飙》《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直播开国大典》,歌剧《长征》《扶贫路上》等,受到观众喜爱,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我排戏时,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心怀正气,团结广大艺术家,以国家级艺术水准打磨每一部作品,不怕吃苦、下真功夫、攻坚克难、创新有为。正像总书记所说,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道德和才情交融、人品和艺品统一,才能担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成风化人的职责。

  二、修身明德,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我将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艺为重。

  2021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我担任副总导演,连续熬夜创作,脚踝意外受伤,骨折三处,手术植入一块钢板,12 个钢钉。术后两周,即返回晚会现场,忍着疼痛完成《伟大征程》文艺演出任务。面对庄严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伤痛不足以让我停下奋斗的脚步,为党和人民创作永远在路上。

  2018 年至 2020 年,在创作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期间,我深入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曾经工作过的田间地头,遍访她身边的百姓,听乡亲们含泪讲述她的故事,反复研读她写的《驻村日记》。年轻共产党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德,是我创作这部歌剧最强的精神力量和最深的情感内涵。把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才能修身明德,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三、守正创新,把文艺创造写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

  近年来,国家话剧院与央视综合频道联合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努力守住传统文化之正,创意时代表达之新,让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思想在时代流转中“活”起来。创作了文化访谈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深刻挖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百部优秀经典文艺作品内涵,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角,讴歌赞美“七一勋章”获得者。这些作品立足弘扬中华文明,以现代人视角挖掘精神内涵,运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深知,在艺术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伟大时代精神,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这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的立场和情怀。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我将以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要求为新的起点,不辜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以诚挚为民之心扎根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以文艺精品肩负起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胸怀“国之大者”,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本文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田沁鑫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以线上形式所作的大会交流发言摘登)

遇见美好时代

铭记最深感动

张译

  我是演员张译,此刻我正在湖南的剧组工作,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回到北京参加今天的盛会,深感抱歉。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激动又忐忑。德艺双馨对于一个文艺工作者而言,是最顶级的褒奖,我其实还差得太远。今天要讲自己的成绩,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成绩,只是太过幸运。我幸运地从事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幸运地遇见了愿意帮助我的前辈,又幸运的被观众包容和接纳,更幸运的是,我遇见了这样美好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元年,我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教师家庭,因为从小喜欢军装,19 岁,我进入北京军区服役,从野战部队的基层连队到政治部的战友话剧团,十年的军旅青春,给我的人生刻下了永久的印记,坚韧、乐观、积极向上,军人的作风烙在我的心底,也和我的演员生涯一路相伴。军人和演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两种职业更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叫做人民。军人,保卫人民;演员,服务人民。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扎根于人民。创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军人是否称职,总需要用成绩来衡量,内务成绩、队列成绩、射击成绩……那么演员是否合格,用什么成绩来衡量呢?那就是“作品”,总书记叮嘱我们要牢记,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演员被观众记住的作品越多,自信才越强,才越对得起这份职业。一部好的作品,一个好的角色,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大多数观众是从电视剧《士兵突击》认识我的,在这个崇尚英雄的时代里,常常有人对我说:班长,我是因为你才去当的兵!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后,在这个崇尚善良的时代里,“团迷”们自发组织在云南建立起 14 所希望小学,在腾冲照顾了几十位抗战老兵;

  在这个致敬英雄的时代里,电影《金刚川》,让全体中国人牢记197653;

  在这个呼唤亲情的时代里,电影《亲爱的》,让多少离散的家庭破镜重圆。几个月前,我的原型人物孙海洋终于找到了自己丢失了十几年的儿子,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表达谢意,那一刻我在电话里泣不成声;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播出之后,我收到了来自一位刚刚刑满释放人员的邮件,他写道:这个故事让我重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我已经准备好开启自己真正的、有意义的、崭新的人生!

  这些植根于人民的故事,饱含正能量、艺术水准高,温暖人、打动人、激励人、启迪人,甚至改变人。观众喜爱这些作品的同时,也顺便记住了我的这些角色。在这个幸福的时代里,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滋养了我,成就了我。

  演员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一旦进入角色,我们就必须忘却自己,用各种不同的身份,在光与影的世界中生活战斗。

  一部电影一两个小时,演员的形象却可以凭借影像经久流传。电影是时代的写真,演员是连接观众的纽带。所以演员这个职业是幸运的,同时又具备了责任与使命。不断地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常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演好角色,如何向观众传递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一生必做的功课。

  演员的表演,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情感发于演员的内心,又直达观众的灵魂。只有真诚地面对这门学科,才能发现它的精神力量巨大无穷。

  记得刚接到电影《攀登者》的邀请,我正为不知如何塑造角色犯难,有位朋友问我会演哪个角色,我说出了名字,她愣了半晌说:“那是我的父亲……”是的,这位朋友就是 1960 年登顶珠峰的三位英雄之一的屈银华老先生的长女。她激动地把消息讲给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告慰天上的父亲,说您放心,会有一个好演员扮演您。我流泪了,什么好演员,只是这份职业给我的幸运和尊严!从此,我知道自己只能演好,没有退路,哪怕只是为了对得起屈大姐和她的母亲。拍摄的时候,我需要光着脚踩在雪地上,猝不及防的刺痛感反而让我亢奋,觉得自己已经无限地接近英雄了。杀青那天,我在珠峰大本营凛冽的风雪中为屈银华老先生垒起了玛尼堆,愿我的工作无愧于当年他们的拼搏。

  2020 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在电影《金刚川》里提到的金城战役中,24 集团军是主力部队之一。我的新兵连正是 24 军 70 师 210 团 3 营 4 排 1 班!能去演绎老部队的光荣历史,这份感慨和荣光实在难于言表!可是那个角色好难啊,有天夜里,演着演着,我就昏倒了,我看见天边流光溢彩瑰丽无比,老兵们就在天上看着我,他们一定知道我是 24 军的娃,就算我演不好,他们也不会怪我,可是我会对不起他们,对不起整个集团军,更对不起 70 年前他们的牺牲。瞬间我就醒了,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后来我妈评价说,就是那段戏,我演得还可以。

  《悬崖之上》更神奇,讲述的是在我的家乡哈尔滨发生的隐蔽战线上的英雄故事。剧组复原了上世纪四零年代的中央大街,导演监视器安放的地点,按照真实地点的对应,正是我家现在的位置。每场戏拍摄完成,我都会去看监视器,如同小时候放学后,路过电影院,回到我的家……电影上映后,我真的回了一趟家,站在中央大街上,闭上眼幻想着与匆匆而过的英雄们交错,我想问他们:如今的盛世是否如您所愿。

  时光流转到 1998 年,也是回家,我穿着军装随着火车缓缓进站。旁边的铁轨上停着闷罐车,满满当当挤着我的同袍,他们穿着迷彩服正准备奔赴抗洪一线。他们看到了我坐在舒适的卧铺车厢里,看到我的军装上一条褶皱都没有,他们只是看了我一眼, 没有表情,只一眼,我就觉得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坐公交车回家的时候,好几个乘客同时起身给我让座,只因为我穿着军装。我再也没脸承受,回到家扔下行李,直接去了松花江大坝,随便找了一个连队开始干活。从那时起,我记住了一句话,永远、不要、对不起自己的职业。

  今天,我愿意继续用这句话,要求自己面对职业的态度: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涵养和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益,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最后,感谢大家把如此神圣的荣誉授予我,感谢领导、前辈和老师的教导与帮助。我会将这份荣誉转为责任,鞭策自己在未来的工作道路上努力前行!

  (本文为北京安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演员张毅(张译)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以线上形式所作的大会交流发言摘登)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