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从示范剧到小剧场,校园戏剧的穿越与震撼

时间:2022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1916年,周恩来发表《吾校新剧观》一文,将南开新剧团的宗旨提升到“开民智,进民德”的高度。周恩来青少年时期便与戏剧结缘,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期间,是南开新剧团布景部的副部长,并多次登台演出。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话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启蒙作用。

  中国话剧的历史开端与“学生演剧”有着紧密联系,校园戏剧怀着对现代化的探索,迈出了“新”的一步。

  今天的中国正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如今的语境下,戏剧人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戏剧未来的创新展望,再谈校园戏剧

  2022年11月11日,以“校园戏剧融合与探索”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剧协、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剧协、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

  1 今天:从青年和理想谈起

现场合影

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线上致辞

著名华人戏剧家赖声川线上致辞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致开幕辞并主持

  从事多年戏剧工作的他们,谈起校园戏剧,首先想到青年和理想。

  濮存昕:

  戏剧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语言,也是我们青年学子关注历史、关注人生的窗口。青年学子们通过戏剧经验的交流,可以共同来认知这个世界,也可以携手一同走向未来。

  赖声川:

  对于青年戏剧人来说,最宝贵的就是一直要有理想,只有凭一股信念、一股理想,保持开放的头脑,才能创作出对社会有利的优秀作品。

  崔伟:

  青年戏剧是中国戏剧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戏剧是最有生机和活力,最有创造激情,同时也是最能够激发出中国戏剧活力的一片土壤。中国戏剧家协会要为青年戏剧人搭建更多舞台,鼓励广大青年戏剧工作者进行戏剧创作,展现中国戏剧艺术新的力量、新的青春、新的成果。

  2 校园戏剧从年轻中走来

主旨发言现场

  主旨发言嘉宾(按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英元(中国澳门):澳门戏剧导演、演员、表演教师;胡薇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林愷 (中国台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台湾戏剧制作人;刘国瑛(中国香港):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穆欣欣(中国澳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戏剧学博士、澳门作家;石光生(中国台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孙惠柱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博导;王维(中国香港):香港粤/普双语专业话剧、影视演员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校园戏剧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

  古英元长期从事澳门戏剧教育,对近十年的澳门校园戏剧发展有着深切的体悟,从校际戏剧比赛的角度作了生动的分享,认为澳门校际戏剧比赛为澳门校园戏剧发展指引了一条新鲜且充满希望的方向。胡薇以两岸三所高校克服种种阻碍展开的一次成功的戏剧合作为例,认为戏剧活动在拓展思维、慰藉心灵、凝聚人心、破除隔阂等方面对青年学子具有强大吸引力,在助力高校之间的跨界交流、合作发展时效果显著。林恺简要介绍了台湾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近年来台湾小剧场戏剧作品的特点与趋势,认为近年来台湾小剧场戏剧以青春化、多元化的特点,以传统文化的视角、解构主义的方法,审视了文化所赋予情感的深刻内涵。刘国瑛介绍了香港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所推出的政策和措施,探讨了香港与内地粤剧课程框架的区别,分享了戏曲学院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穆欣欣清晰阐述了澳门戏剧发展脉络,认为澳门戏剧传承着中国戏剧深厚的文化底蕴,澳门校园戏剧从主阵地的转移,到今天的青年戏剧,都是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石光生梳理了台湾戏剧教育概况以及台湾校园戏剧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数十年来海峡两岸在校园戏剧领域开展的交流合作,抒发了对两岸戏剧事业同频共振的热切期望。孙惠柱从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与思考,简要介绍了大学校园戏剧的三种模式,即:兼具戏剧教育与校史教育功能的“大师剧”、锻炼学生并服务社区民众的校园戏剧以及植入系统戏剧课程的系列“示范剧”。香港话剧演员王维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了香港校园戏剧可进步的空间,认为香港九大院校的戏剧社将会直接培养和贯穿香港社会整体人文精神,强调了校园戏剧的发展对于香港社会建立未来人文面貌有着至关重要的助力。

  3 “戏随人长”,来自青年的探索

  图中从右至左依次为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导杨扬,对谈嘉宾、树新风剧团艺术总监顾雷,青年戏剧导演黄彦卓,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查文浩

  青年戏剧导演丁一滕,一台好戏执行制作人姜凯霖(中国香港),舞台剧导演、演员杨彬(中国澳门),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导张佳棻(中国台湾)等4位嘉宾线上出席本次交流对谈会。

  校园戏剧影响力之深远,远不止校园与戏剧。

  围绕着“戏剧本体与跨界探索、身体训练与戏剧创造、传统戏剧与当代剧场、生活洞察与戏剧表达、经典戏剧改编与原创剧目、校园戏剧与人才培养”六个话题,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7位优秀青年戏剧人基于自身对于戏剧理论的理解与实践创作,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顾雷分享了自己不同时期戏剧创作风格的变化,称之为“戏随人长”。他在年轻时以戏剧当做青春宣泄的渠道,现在更多以戏剧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他认为人特殊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 “虚拟现实”,戏剧创作就是在舞台上虚拟现实的情景、关系,从而激起我们意识里真实的情感和生理反应。因而,戏剧能够发挥疗愈观众心灵的作用,戏剧人当自觉任重道远,努力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

  黄彦卓分享了她的戏剧学习和创作经历,提到她作品中的人物都蕴含着“中国人的中庸情感逻辑”。她强调戏剧创作要有“包容度”,虽然戏剧人的环境各有不同,但是大家要找寻属于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进行创作。在谈到创作《奋不顾身的爱情》的采风经历时,她强调作为一个创作者就一定要去接触生活当中真实的东西,从中汲取创作的力量和灵感。

  查文浩认为年轻戏剧人要从经典、传统中汲取力量,做到守正创新。他还谈到在校园排练排戏演出的过程中,种下那颗戏剧的种子十分重要,它会支撑戏剧人回归到戏剧的本质,回到排练场、回到舞台上,只要青年戏剧人的心里有土壤、有养分,这颗种子日后一定会开花结果。

  丁一滕分享了中西结合戏剧制作的经验,提出“新程式戏剧”概念。他谈到在不同文化表演之中可以找到一个共性进行结合,比如在欧丁肢体表演方法之中融汇东方的戏剧程式原则,可以将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哲学属性与西方的身体表演做出一个结合上的尝试,这让他感到非常惊喜。

  姜凯霖分享了戏剧制作的经验。他谈到他们在制作这些商业戏剧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希望把戏剧做成一种生活方式。今后也会有更多原创的作品可以与戏剧的观众见面。

  杨彬介绍了澳门晓角剧社和澳门的戏剧生态发展和历史。他建议青年创作者们海量地阅览艺术作品,戏剧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每个戏剧人终会找到自己讲故事的形式,来更好地表达我们当代的议题,讲好我们这一代的故事。

  张佳棻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分享了两岸在戏剧表演训练以及戏剧表演风格上的差异。她发现内地演员习惯从剧本出发进行作品创排,而台湾演员则习惯从身体出发,释放内在生命力。她强调了格洛托夫斯基的身体训练,并进一步阐述了格洛托夫斯基评判演员表演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的表演”,是通过释放演员的内在生命力,把受到的制约,从身心的阻碍中释放出来,从而将演员的内在体验与外在形体表达形成自然合一的状态。

  青年戏剧人对谈交流结束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们,就校园戏剧的话题向对谈嘉宾提问,嘉宾们逐一解答。现场学术气氛浓厚热烈,碰撞出思想与艺术的火花。

  从校园戏剧在中国萌芽到今天带来的震撼,在每一代戏剧人身上都有投射。校园戏剧对社会文化建构、戏剧艺术发展乃至个体生命的塑造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注校园戏剧的生存与创作情况,对于助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戏剧艺术交流,促进戏剧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