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郑更生委员:树立“大摄影”理念 亟需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

时间:2023年03月08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关于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的提案
郑更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化人才培养是文化强国建设中尤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文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摄影因其独特的视觉直观性、现场可证性、瞬间永久性,在记录社会发展和变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舞台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摄影人才培养出现瓶颈,具有国际视野、视觉涵养和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摄影呈现娱乐化、流水化趋势,大众消遣性图片和商品营销图片占主流,与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文艺高峰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高校作为高端摄影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应该有所作为。目前高等摄影教育的现状是:摄影不是一级学科,甚至不像美术、舞蹈等其它艺术门类一样是单独的学科体系;很少有高校设置摄影学院或摄影系,在有的高校甚至还不是一个专业方向,只能作为课程教学。高校摄影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散碎和被边缘化。其原因在于摄影被普遍视为一种以技术为基础的操作性知识体系,而非艺术理论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例,在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摄影仍然不是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层面缺失,本科教育就会形成上升通道栓塞,而长期栓塞的结果必然导致本科教育萎缩,造成高端人才培养不足,形成全社会摄影审美能力提升疲态和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失速。长此以往,由摄影技术应用大国向技术与艺术创新发展强国转变的梦想,会因人才支撑乏力而难以实现。 
  从国际高等摄影教育来看,大部分国家都将摄影学设置为单独学科,并且注重培养复合型视觉人才。从国内摄影生态来看,繁荣且活跃的行业态势足以全面支撑摄影学科建立:摄影从业者众多,保守估计约百万以上;摄影组织众多且结构完善,仅以中国摄影家协会为例,全国地市级摄协已实现全覆盖,县级摄协覆盖率超过80%;群众基础广泛,新摄影组织和新摄影群体不断增加;摄影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断转化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硬实力。从时代发展来看,在图像、影像传播呈几何级数爆炸的数字时代,亟需成熟科学的摄影学科建设。中国高等摄影教育要顺应时代做出科学调整,将之上升到学科建设层面。
  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与国际接轨,将摄影学列为一级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学科的必要考量因素,摄影可分为技术知识体系与艺术知识体系。当前摄影的技术知识体系非常完整:摄影是光学、化学材料、机械、电子数码等多个技术门类的综合应用,有扎实且清晰的技术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的技术革命齐头并进。摄影的艺术知识体系也有足够积淀:从作品来看,经过摄影术传至中国后的不断实践,积累非常丰富、厚重;从摄影史来看,其发展有高峰低谷,脉络清晰,摄影家群体庞大;从理论研究对象上来看,除传统摄影门类外,数码时代衍生的很多跨界影像内容也应并置于视野中。摄影作为一个学科,具有扎实、稳定的基础。
  2、树立“大摄影”理念,将学科名称确定为“摄影与影像学”。发挥高校专业性、前沿性优势,用跨学科、跨领域眼光扩大摄影外延,对摄影与影像做贯通式研究。这有利于生成影像视觉文化与艺术知识体系;有利于对摄影技术、艺术及两者创新融合等领域的专门研究提供更好的资源支撑;有利于为艺术创作和技术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