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举办,专家学者们表示
高质量的杂技教育不能缺失审美
“这十年来,我们杂技从单一的杂耍竞技转到杂技秀,并开始向杂技剧发展。今天的杂技不但有舞蹈、戏剧表演、人物表达,而且音乐、舞美、摄制、灯光等都不断发展。杂技人是‘壶嘴倒饺子,内有倒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把杂技的想法讲出来。”在10月29日至31日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上,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对新时代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的杂技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对杂技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与各门类艺术家携手共同推进中国杂技事业寄予厚望。
第七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由中国杂协和上海市文联主办,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杂技艺术中心、中国杂协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杂协、上海市马戏学校、上海杂技团共同承办。边发吉及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中国杂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杂协主席俞亦纲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会,来自加拿大、法国、乌克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的嘉宾,以及全国各省市杂技院团、杂技学校、杂协,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近百人参会。论坛以“新时代杂技人才培养”为主题,包括主旨演讲、嘉宾会客厅、圆桌会议、剧目观摩等几大模块,与会专家立足于新时代杂技产业与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变化,深入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杂技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杂技人才的培养途径与发展目标,带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杂技的蓬勃发展对杂技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这个时代需要新质审美。”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评协原副主席毛时安谈道,新时代以来,中国杂技艺术发生了长足的变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完成了“杂技节目——杂技晚会——综合杂技秀——叙事性杂技剧”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杂技演出、呈现方式的变化,更是杂技美学的一次盛大而华丽的转身和突破。他谈道:“今天观众看剧的目的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被动的旁观转入主体的沉浸。这就要求杂技艺术有强大的本体表现力,进行全新的跨界融合,演员要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但有杂技的高度技术含量和惊险性,同时又有舞蹈性、表演性、抒情性,能够充分在舞台上体验、展示人物心理,塑造好角色,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享受。”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向度的审美体验+高精尖的艺术专长,才是杂技教育的创新之道。”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浩指出,杂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舞台上“高、难、新、特”的技巧,若是杂技剧中的表演脱离了人物情境,成为“无情之举”的空壳,那也就落入了“难能而不可贵”的境地。他认为,“高质量的杂技教育不光是身体的严格训练,也是一种审美感通力的教育,重在灵韵的开发、情致的培养”。上海市马戏学校教研部副主任何莉谈道,新时代的杂技人才应该具备多种素养,一是拥有健全的人格,二是过硬的基本功,三是全面的艺术素养,四是良好的舞台感觉,五是有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
杂技创作者、杂技演员对从重技到技艺并重、以情动人这一审美变化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最为深刻。上海杂技团演员邱大为在杂技剧《天山雪》中饰演白玉兰,为了塑造角色,她找了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很多资料,逐步了解上世纪60年代知青的故事,帮助自己建立信念感,“最难的是将杂技技术与角色表演深度融合,我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代入,想象白玉兰在新疆支教时如何思念母亲,这样在表演绸吊中每个眼神、肢体的舒展或蜷缩,我都处于角色内心的状态”。浙江演艺集团曲艺杂技总团艺术总监、导演郭洪波谈道,一切舞台艺术应该都是以“情”为第一位,“杂技剧不能把观众作为一个旁观者,说‘我来欣赏你的技术’,应该是‘你与我共情’,带着你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疯,让观众去投入、去思考”。
为了不断适应新时代形势要求,杂技教育机制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并迎来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广西艺术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罗征指出,目前,广西艺术学校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毕业后可得到大专文凭,这样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也减少了家长的顾虑。中国杂协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付继恩指出,学校推行现代企业制的学徒模式,实行“横联、上挂、外连接、下辐射”的教育机制,目前与河南省职业艺术学院合作“3+2”学制,解决中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问题。西安戏剧学院筹建中心常务副主任、筹设专家组组长姜浩扬表示,正在筹建中的西安戏剧学院将启动杂技艺术专业的申报工作,建成后将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杂技艺术的重任,为杂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唐延海表示,目前,中国杂协正协调有关部门,着手解决杂技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和科学规范发展的问题,致力于将中国的杂技尽快纳入高等学科目录,以更规范化的培训和教育方式,来培养中国新一代的杂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