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世界电影出现绿色转向,生态电影、绿色影评等范畴逐渐进入影评界。生态电影和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是一个交叉共生的概念。就其主要思想内涵而言,美国生态电影侧重反思“白人文明优越论”,认可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人类不畏牺牲探究自然奥秘的精神,寻求天人和谐共生的经验,思考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两面性及其引发的新伦理问题,反思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蕴含万物平等与敬畏生命等思想成果。在探求生态灾难的思想文化根源时,透露出美利坚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念。作为新型的电影类型,我国生态电影的概念已经浮出水面,从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启迪。
电影《后天》海报
电影《后天》海报
20世纪后半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全球出现了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电影艺术很快参与到人类这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中。蕴涵丰富生态意识的电影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其内涵来说,“生态电影”主要从整体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主张文化多元性,密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生态灾难、生存危机,揭示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表现人类的生态责任、生态理想。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电影的增多,美国“绿色影评”逐渐兴起,出现大卫·因格拉姆的《绿色银屏:环境保护和好莱坞电影》,帕特·布莱雷顿的《好莱坞乌托邦:当代美国电影中的生态主题》等研究成果。其崭新的视角拓展了美国电影乃至电影学的研究空间。在新世纪有一些重要的参照影片问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亟待挖掘。
认可文化多样性
对人类来说,生态多样性首先是人种多样性以及与其密切关联的文化的多元性。自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葡、西、英、法诸国白人带着欧洲文明和思想以及特有的肤色优越感掠夺富饶的美洲。武装入侵、军事征服、土地占有的旧殖民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美国早期西部片。
电影《2012》剧照
电影《2012》剧照
美国西部片大致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成型时期,表现迷人的美国梦和开拓精神,以《篷车》、《关山飞渡》等为主,印第安人被塑造成野蛮、残忍的形象,这一时期和旧殖民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不过也表现了西部神奇的魅力。第二阶段是没落时期和悲剧时期,英雄风光不再,精神困顿。代表作有《搜索者》、《最后一场电影》、《小巨人》等。这些影片是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反文化思潮重要部分,也是美国电影从低潮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时期。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与狼共舞》、《不可饶恕》、《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等为代表,带有文化反思的色彩。比如《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表现了白人的屠杀和一个古老部族文明的没落,带有牧歌式的感伤。
这种反思的转向以谦卑的理智思考荒野的价值。荒野是一种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的不可再生资源。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利奥波德曾指出:“荒野是人类从中锻炼出那种被称为文明成品的原材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反映出了产生它们的荒野的相应多样性。”不同的荒原、田野培育不同的性格、气质。它还能让人了解,“全部历史是由多次从一个单独起点开始,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这个起点,以便开始另一次具有更持久性价值探索旅程所组成的”。未曾触动过的荒野赋予了西部片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成了美国人的一大精神家园,成了美国人白手起家、仗义冒险的象征。
这一反思还认识到印第安文化质朴纯真的价值,还印第安人以尊严,展示白人残忍的一面。其他相关题材的影片如:动画片《风中奇缘》美化了白人掠夺印第安人金子、矿藏的实质,曾引发争论,但片中强化了印第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阿凡达》是太空里的《与狼共舞》,其中都描写了被抛弃的白人士兵被自己最初反对的异族“野蛮”文化所吸引,最终走向了反叛的道路。好莱坞电影中黑人形象从通灵者、仆人、警察到才能出众的总统这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也能说明问题。
寻求天人和谐共生
电影《大白鲨》海报
电影《2012》海报
电影《2012》剧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美国生态电影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许多灾难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题材,因而是生态电影的重要部分。“灾难片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为题材故事。其特点是表现人处于极为异常状态下的恐慌心理,以及灾难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并通过特技摄影造成感官刺激和觳觫效果。”灾难片主要指表现自然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电影。美国灾难片有四次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金刚》为代表。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以《怪物海上来》、《塔兰图拉蜘蛛》为代表。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以《海神号遇险记》、《大白鲨》为代表。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以《未来水世界》、《龙卷风》、《泰坦尼克号》、《天崩地裂》、《后天》,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洪水》、《后天》的升级版《2012》等为代表。生态内容内涵明显增多,就灾难而言,有的是原发性自然灾害,像地震、飓风、海啸等,有的是比重更大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灾难。
好莱坞大片渲染了灾难来临时的肆虐景象以及人类在面临灾难的恐慌。比如《后天》表现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剧变,灾难降临后纽约市迅速被冻结,冲天巨浪涌进曼哈顿,万吨巨轮被冲进楼宇之间,人们仓皇逃窜。自由女神像被淹没,被风雪困在图书馆里的人们只能靠烧书来取暖,都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集中地被强大的自然灾害所征服。《龙卷风》中呈现房屋被席卷而起,油罐车被飓风随意吞吐、空气中奶牛、钢铁等废材料漫天飞舞等大自然威胁人类的恐怖景象。地震、地裂、海啸、洪水、飓风、岩浆是《2012》中世界末日中的视觉奇观。灾难片使人保持危机意识,认识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具有令人居安思危的警示意义。
与生态主题并行不悖的是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灌输。《龙卷风》的主人公乔和比尔自行改进探测仪,在大型龙卷风来袭之际不怕惊险,成功地放飞了“多罗茜”,收到了风暴中心的完整资料,这种不畏困难敢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与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相吻合。《独立日》中不仅让第一夫人在灾难中与老百姓一起体验逃亡的艰辛,还让总统驾驶飞机参战。《2012》中刻画总统在危难时期带领普通大众一起步入困境,最终利用方舟度过世界末日。影片的意识形态意义在于彰显社会的文明和公正,表现美国人在抗击世界性灾难中的领导作用,塑造了美国人心中的元首形象和国家形象,是对西方主流价值观念的礼赞。
如今越来越多的灾难是人类没有正确认识、运用自然规律,而进行过多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恶果。“人为”因素越来越显著,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后天》批判美国副总统唯发展经济和工业为第一目标,是导致生态灾难的祸首。《难以忽视的真相》认为人类应当为全球环境暖化负责,大胆地揭露了美国国会不顾科学证据,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事实。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及其伦理
征服者对异民族、自然界的统治主要是靠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的。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对未来世界的幻想促发了科幻片的产生。科幻片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之上的,以便使故事情节多少显得真实。弗兰克指出:“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它和灾难片也是交叉并存的概念,科幻灾难强调人类即将会遭遇科学技术负面影响带来的灾难,具有超前的预警作用。
美国常见有两类科幻片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一是核技术、航天技术的两面性,主要表现人类在未来被高科技控制,包括核技术控制乃至毁灭的故事,比如:《2001年漫游太空》、《星球大战》、《外星人》、《中国综合症》等。《天地大冲撞》虚构彗星撞击地球的场景,美国人没有消极待毙,而是和俄国人一道大胆用核武器来化解这场天灾。著名宇航员乘弥赛亚号飞船到达彗星,并在彗星上设置核爆炸装置,从而利用核技术造福人类的故事。另一方面,人类发明的核技术足以毁灭人类自身,而且,宇宙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及方向,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机器。人类在理智上保持谦卑,不能凭借核技术等高科技任意“强奸自然界”。《星球大战》、《中国综合症》等表现了对核安全的忧虑,对核技术的恐惧。
其二是探索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克隆技术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同时给人类带来新的伦理问题或道德困惑,比如《弗兰肯斯坦》、《银翼杀手》、《苍蝇》、《复制丈夫》、《终结者-末日审判》等。《侏罗纪公园》中的亿万富翁哈德蒙博士网罗一批科学家利用恐龙的遗传基因竟然将6500万年前的庞然大物复生,为了吸引游客,大量繁殖凶猛的食肉龙,制造了巨大的隐患,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摧毁了岛上的安全系统和通讯设备,恐龙纷纷冲破防护网,大肆追杀岛上的人们。外星人的出现、克隆人的可能、基因技术、器官移植等技术的呈现给本来复杂的人类伦理学增添了新的难题。敬畏生命:反思人类自我中心主义
《小鹿班比》等早期影片具有不自觉的生态意识,《森林之书》逐渐走向觉醒。世纪之交出现明显的生态转向:《冰河世纪》、《海底总动员》、《熊的传说》、《马达加斯加》、《狩猎季节》、《欢乐的大脚》等在商业运作的条件下仍然能把目光投向生态。这些电影反思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提倡深层生态学思想。《冰河世纪》中长毛象、树懒等动物设法把婴儿归还给人类。长毛象赶路途中见到一段壁画,上面刻着人类捕杀其父母的图像,批判人类在拔高自身物种地位的同时降低了其他所有物种的相应地位,倡导动物与人,人与大自然要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伟大思想,借树獭之口说:“人类最恶心”。
影片主张动物权利与解放,确立了生命平等思想和非人类角色地位。《海底总动员》中医生家的养鱼缸囚禁了多种向往自由的鱼类,而小女儿矫正牙齿的画像影射了人类贪图口福的恶果。《马达加斯加》中狮子、斑马、长颈鹿、胖河马不甘心被人类关在笼子里戏耍的命运,决定寻找梦中自由的故乡,探险“新世界”。
“非洲之子”史怀泽说:“伦理就是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无论我在哪里毁灭或伤害任何生命,我就是非伦理而有过失:为保存自己的生存和幸福的自私过失,为保存多数他人的生存和幸福的无私过失。”善的本质是保存、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使人类恢复到原初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的基本态度,和宇宙建立了一种精神联系。利奥波德也说:“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休戚与共,代表了人与自然血肉相连的关系。《阿凡达》中纳威人与一味向大自然索取的地球人不同,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知道资源和能源的循环,表面上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但是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天人共生的重要性,比地球人更懂得“和谐”的真正含义。与人类冰冷机械毫无生气的生活相比,纳威人的世界色彩斑斓,富有人情味,能和自然界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