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创产业的迷思

时间:2013年05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林谷芳

  文创产业是目前两岸当红的话题,文化与经济能兼得,何乐而不为!但要能兼得,就必须注意到其中的误区,而就此,两岸则常见共同的迷思。

  迷思之一是牺牲文化意义,只求进利。以台北故宫为例,过去大陆文化界来台首选的参观点是台北故宫,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亲见许多重要的传世文物,还因此体会到台湾在文化态度上与大陆的不同。

  然而,最近去过台北故宫的朋友却多的是负面反应,认为这里嘈杂拥挤,参观的心情被打乱,文物的神圣性荡然无存,让人感到与大陆的一些博物馆的差距。而更让他们傻眼的是,这么多人排队竟就是要去看“那一棵菜和那一块肉”。

  这批评让台湾人难堪,许多人会反问:“不就是因为大陆观光客太多,才搞得台北故宫像个菜市场吗?”

  的确,大量观光客的涌入,让台北故宫不堪负荷,以致参观的质量日降,文化的神圣性日减。但更深一层看,作为世界有数的几大博物馆之一,难道没法改善这种状况?

  改善,当然有办法,但问题还在。台北故宫这般“热闹”,主事者不仅不以为忤,还常为之沾沾自喜呢!

  喜在哪里?喜在参观人数的数据,在贩卖商品的业绩。一个这样大的博物馆,一年赚个十来个亿,大家津津乐道,却忘了故宫的存在要彰显的是文化意义,而非经济产值。

  拿文化意义毫不遮掩地去换十几亿的产值体现出的一是台湾政治当前的处境,二是文化产业的迷思。

  原来,台北故宫的存在正在于彰显两岸文化的分庭抗礼。但在反对党“去中国化”、执政党急于现实化的转变下,故宫乃只沦落成一个重要景点。

  这景点能有些经济效益当然更好。近几年台湾经济困窘,文化产业一定程度变成社会的安慰剂,由此赚钱谁曰不当?!只是,尽管产业需谈产值,但文化产业绝不能牺牲文化意义来追求产值,更何况就那一丁点的利益。

  台湾过去能虽小犹大关键在于文化的弘扬,但如今确是大家乐于让台北故宫如此。想想,不久前台湾还在嘲笑大陆做文化产业时常牺牲文化意义,只靠祖宗发财,台北故宫虽还不致如此,但此种思维发展下去,恐怕也只会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