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龙年到来说龙凤

时间:2012年01月2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庞 进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该是凤了。

  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

  凤是古人对鸡、鹰、燕、乌、鹤、孔雀、鸵鸟等鸟禽,和太阳、风等自然现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长羽毛和翅膀的鸟禽是凤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凤便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有“百鸟之王”之称。

  龙凤同源,从八千年前走来

龙凤人物帛画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纹”出土于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最早的“凤纹”出土于湖南高庙文化遗址,距今约7800年;最早的“龙凤纹”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距今近7000年。这几件珍贵文物足以说明:龙和凤都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且差不多是同步的。

  陕西宝鸡北首岭龙凤纹属于仰韶文化早期。之后,玉龙与玉凤同现于红山文化:20世纪80年代,玉雕龙从辽西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出土,引起轰动;21世纪初,玉雕凤又从该遗址的第十六地点四号墓面世。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距今达5000年,龙与凤同址出现,且都以相当精致的样式,与身份高贵的墓主人同处一穴,这至少可以说明:其时的龙和凤均为人们所喜爱、所珍重的神奇之物,龙凤崇拜已同步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且已形成相互配合、同臻美满的格局。

  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4800年到4000年,这个时期也有龙凤同穴的情况。湖南澧县孙家岗十四号龙山文化(一说为“石家河文化”)墓葬曾有“龙形玉佩”和“凤形玉佩”一并出土。两件玉佩均为乳白色高岭玉镂孔透雕。龙头部有高耸的角饰,躯体蟠曲;凤头饰羽冠,长喙曲颈,卷尾展翅作欲飞状。玉佩为古代贵族随身所佩带,具有装饰和标示身份的作用。

  龙山文化晚期同夏(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的前期重合。到了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00年),龙凤同穴的情形似乎已成时尚,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就既出土有墨绿色的造型别致的“玉龙”,又出土有黄褐色的特别漂亮的“玉凤”。而收藏于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的属于商代的青黄色“龙凤冠人形玉佩”,则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龙凤同体”的图案:龙凤冠戴在一个身穿束腰连衣裙的人物头上,冠上的龙头下曲,居右;冠上的凤头翘扬,居左;龙身凤体合然为一。这样的造型,给人的感觉,就不仅是对应、配合、互补了,而是相交、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一”或“同一”了。

  龙凤配合、交融的状况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

  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龙凤人物帛画”,就是一幅“龙凤配合图”。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欲上。旁边是与它相对应的凤凰——昂首展翅,飒然飞举。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掌、祈求升天的裙服女子。显然,龙和凤在这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着导引人们脱离俗尘、升达天堂的重任。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出土的一件“四龙四凤方案器座”,木质案面已朽损不存,案座为四龙四凤缠绕盘结,四条卧鹿为案足,分列底盘四周沿下。龙为双身三尾,尾梢反挂龙角;龙肩生出双翼,龙翼彼此连接。凤头凤爪从龙尾的连环中探出。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清晰可辨。湖北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曾出土一批丝织品,上面的刺绣纹样都是绚丽秀美的龙和凤,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等。这些纹样上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连身合体。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