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向支柱性产业进发

时间:2012年02月15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仅门票收入就突破1亿元!”近日,第1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始盘点这季的收入。

  粉色的冰塔,蓝色的城堡,黄色的滑梯……“这里太漂亮了。虽然有点冷,但是我们玩得很高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又一次带给千百万游客冰雪的记忆,又一次让文化创意产生了价值。它不仅打破了中国冬季旅游“南热北冷”的局面,而且实现了当地文化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

  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样,中国文化产业在2011年也快速发展、亮点繁多: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文化强国的号角,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金融与文化产业全线对接,科技为文化产业插上翅膀,不仅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还开足马力向支柱性产业进发。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明方向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定下了“文化强国”的主旋律,进一步明确“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提出了文化产业的顶层思路: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今天,文化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在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达到11052亿元后,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依然是个“丰收年”,影视、出版、发行、演出所带来的文化消费活力迸发。

  2011年,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各个部门也对文化产业发展频出实招,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2008年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2011年底已累计安排60亿元,累计支持项目1000多个;2011年7月,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基金目标总规模为200亿元,这是创新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深化文化投融资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商务部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新修订《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支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

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

  2011年前10个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经营收入达到8113万元,同比增长44%;重庆演艺集团公司经营收入达到7195万元,同比增长200%……这些数字背后是改革的成果,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体制改革带给国有文化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化蛹成蝶”的文化单位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据文化部介绍,通过深化改革,演艺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共组建演艺集团公司50余家,建立起中演演出院线、保利院线等全国性院线及众多省际联盟。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