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救救孩子”的呼声永不过时

时间:2012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安岳

  “大”,就是“人肩上扛一根木头”;“天”,就是“人肩上扛两根木头”……如此雷人的“说文解字”,并不是相声表演里的搞笑“包袱”,而是北京一些幼儿园识字课本中的“真材实料”,并且绝非孤例。课本中不仅有文字解说,还有“肩上扛木头”的小人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笔者马上联想到的,是当年初中学习英语时老师传授的“诀窍”。比如:Thank you记不住?好办,标注成“三克油”照着念不就OK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如今幼儿园的老师们,竟然可以将如此识字“秘笈”教给一张白纸一样的稚童小儿,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这“秘笈”无疑是旁门左道、邪门歪道。可以想象,当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跟着老师如此理解古老而美妙的汉字,他们大脑的“文化硬盘”将存储下无数的“乱码”和“病毒”,再加上老师和课本在他们眼中的权威性,这些“乱码”和“病毒”将在他们心中定型,并严重干扰以后的学习。“三克油”式英语造就了“中国式英语”的“神奇”,但也很快被当时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笔者所抛弃;“肩上扛木头”式幼儿识字教育,却将长期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负作用极大。

  另一方面,这些并非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进入幼儿园,凸显了管理的缺位。幼儿园将识字、国学等课程外包,一些民办的幼儿教育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幼儿教育体系,自编自印非公开出版的课本提供给幼儿园,自派本机构人员进入幼儿园担当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园师资等方面的不足,激活了幼儿教育新的可能,但也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导致了教材、教师等环节的种种症候。

  这些症候的病原,在于争抢幼儿教育市场的蛋糕。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首先应强调其文化担当,但近年来却不断市场化。幼儿园内外,各种幼儿文化教育课程、机构层出不穷,很多投资者在师资不足、资质不够的条件下,推出各种幼儿文化教育服务。而无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式家长,也不遗余力地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班,这种非理性需求又放大了幼儿教育的市场效应。各种乱象由此产生。

  中国有敬畏文字的美好传统。远如许慎的《说文解字》,那是关于文字的本质解说,是文化的大书;近如商务印书馆各种字典,为一代代国人打开知识和审美的大门。是为正宗。笔者幼时身处非常偏远、贫穷的农村,正是一本小小的字典,帮笔者在入学前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幼儿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当然需要在新的时代拓展新的方式、新的机制、新的空间,但无论怎么新,也不该胡乱行事。“肩上扛木头”式教育,可以休矣;“救救孩子”的呼声,永不过时。


(编辑:晓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