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广阔空间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作出了一系列促进文艺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整套推动文艺发展繁荣的新体制新机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广阔空间。沿着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讴歌亿万人民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迎来了百花盛开的喜人景象。
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唱响时代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文艺作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必须自觉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和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文化支撑。10年来,每逢党和国家迎来大事喜事、应对难事急事时,总有文艺工作者辛勤奔忙的身影,总有文艺工作者创新前进的足迹,总有文艺工作者倾心奏响的乐章。围绕迎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1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重大活动,数以百万计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向祖国汇报”、“改革开放颂”、“唱响主旋律、坚定跟党走”等一系列大型主题文艺活动,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投身“爱的奉献”、“紧急保护文化遗产”、“情系玉树——大爱无疆”、“风雨同舟——情系舟曲”等一系列主题鲜明、抚慰心灵、鼓舞人心的大型文艺慰问和募捐活动,充分展示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大情、大义、大爱,充分发挥文艺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增强信心、促进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抗灾救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广泛开展文艺惠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的。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走与人民结合的道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宗旨,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重要使命,长年坚持开展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仅2006年至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及各团体会员在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连续7年派出2320多支慰问团队,组织数万人次知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到革命老区、受灾地区、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以及企业厂矿、军营哨卡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工地等,为数以千万计基层群众送去美好的精神食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已成为春节期间献给全国人民的文化大餐。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国农民艺术节是工人农民的文化节日。梅花奖艺术团“送戏下基层”、曲艺“送欢笑”、书法进万家、少儿歌曲进校园、“百县千村万场”电影放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等活动,把艺术送到人民群众生活中,使老百姓能够近距离欣赏文艺经典。全国农民绘画展、农民摄影展、乡村歌手大赛、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文艺工作者的带动指导下,群众文艺活动无处不有、红红火火。
三、着力促进文艺创作生产繁荣,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学创作空前活跃,戏剧流派传承创新,电影产量质量大幅提升,音乐艺术持续繁荣,美术创作精品荟萃,曲艺作品脍炙人口,舞蹈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文艺传承发展,摄影艺术广泛普及,书法走进千家万户,杂技艺术勇攀高峰,电视剧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各艺术门类繁荣发展,仅以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及所属全国文艺家协会颁发的国家级文艺奖项为例,10年间,共有2743个文艺作品、2774人次获得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等奖项。这些文艺作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彰显主流价值、提高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的典范。与文艺创作繁荣相伴,文艺批评也取得长足进步。评论阵地不断扩展,评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批评开创新风,引导文艺创作坚持正确导向、丰富思想内涵、提高艺术质量、促进文艺创新、催生精品力作。
四、努力建设高素质文艺工作者队伍,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营造有利于优秀文艺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各类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10年来,文艺创作队伍发展壮大,各艺术门类名家大家灿若繁星,老一代艺术家宝刀不老、再创佳绩,中年艺术家担纲主力、创作经典,青年文艺人才锐意进取、推陈出新。各领域各门类各层次文艺创作人才、文艺理论评论人才、文艺管理人才、文艺传播人才代代辈出、不断涌现,基层文艺骨干队伍、文艺志愿者队伍快速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所属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会员已达10万余人,省级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近100万人,全国文艺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已经成为一支勇于担当、锐意创新、专兼结合、规模宏大的文艺大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努力追求德艺双馨。10年间,共有140名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被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成立60周年之际,共有6325位从事新中国文艺60年的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文艺工作者获得表彰。
五、不断推进文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促进文艺科技融合发展
改革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有利于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积极作用的体制机制,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遵循艺术规律,焕发创造活力,更好地贴近群众、贴近市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0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量民营文化企业快速成长,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文艺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推动文化产业以15%以上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伴随文艺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不断创新,各艺术门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力推动传统文艺与现代文艺、民族文艺与外国文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种艺术元素既个性鲜明,又融合创新,产生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高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了数字艺术、网络视频、网络音乐、手机电视、动漫游戏等一系列新兴文艺业态,也推进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发展和创新。运用多媒体技术、全息技术、虚拟成像技术、3D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服务和支撑文艺创作,极大提高了艺术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六、切实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艺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0年来,各级政府和各类文艺单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对外和对港澳台地区文艺交流活动,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艺术无穷魅力和中国当代文艺发展成果。目前,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及各文艺家协会已加入13个国际艺术组织,在6个国际艺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与众多国外文化团体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举办“今日中国”艺术周、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艺术之旅”、“欢乐今宵”等交流活动,举办巴黎中国曲艺节、梅花奖艺术团国外行、当代中国美术精品世界行、中国书法环球行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世界魔术大会、世界戏剧节、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国际幽默艺术周、亚欧国家电影家协会主席论坛、世界音乐论坛、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全球代表大会等大规模、高层次艺术交流展示活动,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交流的同时,探索通过市场途径开拓国际文化交流新路子,创作展演各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中国文化气派、深受国外受众欢迎的文艺作品。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