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温暖人心 道德凝聚力量——十六大以来我国道德建设述评

时间:2012年11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强力推进,道德建设楷模辈出,群星璀璨,作为正能量,高尚道德已经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

拨动人们心弦的美好颂歌

  2011年10月,当“小悦悦”这个名字出现时,中国人的神经如同被电击一般,愤怒、耻辱、焦躁、困惑、叹息,人们不停发问:我们的道德担当究竟怎么了?如此逼问尽管令人痛苦,但在丑陋现象引起公愤的同时,不难发现,聚焦这些现象,鞭挞这些现象,正表明了社会对高尚道德的热切期待,对民族优秀传统的重新认同。每次社会不良现象的大讨论都是对公民伦理道德的一次考验,而考验的结果让人欣慰——呼唤良知的声音在讨论中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发掘,每年每月,有多少英雄模范,有多少平凡好人,正在神州大地不断出现。今年5、6月,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彭伟平、周玉兰、张文华,他们的事迹如同一曲曲最美的颂歌,在亿万人的耳畔回荡;而7月,周江疆、邓锦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又传遍大江南北。无论何等身份,不管经历怎样的不同,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当代中国的道德精髓,让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美”追求。

  “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最美奶奶”、“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司机”,这一个个“最美”来自民间,传播于网络,最后汇聚成全国上下的主旋律。从“最美”被亿万人传颂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大众心底的共鸣,是人们积蓄已久的精神呼唤。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国家的精神文明、公民的道德修养,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追求高尚道德,是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发展必然,是经济快速增长后的时代需要,是新世纪对中国的急切召唤。

  在汽车行驶中,司机吴斌被一块迎面飞来的数斤重的铁片砸中。生命中最艰难的1分16秒里,他强忍疼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开启车门,疏散旅客。在为吴师傅送行的那天,杭州城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座城送别一个人”,人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司机而落泪。

大灾大难是道德的试金石

  这十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的十年,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当非典肆虐,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冲在最前;当汶川和玉树遭遇地震,全国各地人人奉献爱心;当舟曲爆发泥石流,运送捐献物资的车辆一眼望不到边;当今年北京出现特大暴雨,素不相识的男女开着私家车,打着双闪灯奔向机场,去接那些无法回家的旅客……

  大灾大难正是检验公民道德的试金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十年以来,我国道德建设成就显著,有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十年间,志愿者队伍在中国大地迅速崛起,如今已经遍及全国各个行业。他们活跃在各大国际盛会,奋战在每次救援的最前列,而在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关键时刻也离不开他们的身影,北京如今9个人中就有一位注册志愿者,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热情、有礼、周到、微笑,是中国志愿者的写照。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在一个个国际盛会中,中国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志愿服务赢得了世界。《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北京的热情和友好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一批又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创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在持续,这一项项影响深远的举措,让精神文明的火炬照亮基层,照亮社区,照亮了每一个群体的心灵。

  仅仅十年,无论是遵法守规意识的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改善,无论是敬业精神的广泛认同,还是文明礼仪的大面积推广,无论是“谢谢、对不起、不好意思”使用率的迅速提高,还是道德底线的突破被坚决遏制,这些都让人感到,中国的道德建设积蓄着强大力量。

  今天,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8.3%。在国内事件和国际事件中,中国网民的讨论激情空前高涨,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道德的规范化,每次讨论都可以呈现出理性的光芒,盲从、宣泄、简单化逐渐让位,为中国人的自信自强带来了厚实的文明基础。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