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每个人的权利——中国舞协立足民生工作回眸

时间:2012年11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舞蹈不是舞蹈家的权利,舞蹈是每个人的权利!”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的话掷地有声。

  从“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惠及千万农村儿童,到“百姓健康舞”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从“送欢乐、下基层”走进村村寨寨,到“荷花奖”获奖作品进村镇社区……一个个文化惠民品牌工程,一次次关注民生的舞蹈活动,多年来,中国舞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为“艺术为人民”这一宗旨做着现实的注脚。

让舞蹈教育走进农村

  2008年7月,只有11个学生的陕西省安塞县王家湾乡东也村祥瑞希望小学,来了一名北京城里的漂亮女老师,和祖辈一样生活在窑洞里,从未走出山沟沟的这11个孩子的世界从此改变了颜色,因为这位中国舞协舞蹈培训学校派去教他们跳舞的金牌舞蹈教师白雪让他们知道,山里泥娃子也可以翩翩起舞,他们的人生也可以拥有舞蹈般的美。而这一切,都缘自中国舞协发起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

  “很多农村孩子长大后就成了‘农民工’,而城里的孩子长大后却成为‘大学生’。”说起“美育工程”的缘起,冯双白直言潜藏内心已久的这份隐痛。许多农村孩子即使有幸考上大学,心理落差也常常使他们压抑、胆怯、不自信。可是,大学生和农民工并非天然存在的区别,乡下与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天赋、有梦想。“当城里孩子在周末接受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时,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这些。”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中国舞协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改善民生、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为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尽一份力。”冯双白说。由此,一个让农村孩子学习和享受舞蹈、接触美丽和梦想的惠民工程应运而生。

  能不能没有地板,不要把杆,在操场上甚至是打麦场上就能让农村孩子学舞蹈?为着这样一个目标,2006年11月,中国舞协舞蹈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朱显峰带领舞蹈教师一行10人,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进行了新农村少儿舞蹈教材编创的第一次调研,连续走访了多所基层小学的80余名教师和300多名小学生,举行4次座谈。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数次这样的调研分别在广东、内蒙古、吉林、山西等南北方不同地域次第展开。几千份问卷,上百段被反复淘汰和编创的舞蹈,通过对近300名农村教师和3000名学生实施试验教学,最终制定推出了一套编排简洁,以倡导童真、童趣和“快乐舞蹈”为艺术理念,真正适合农村孩子生理、心理、生活特点的舞蹈美育教材。

  许多村里的孩子开始时都离老师很远,怯怯的,即便老师要求也不敢和老师拥抱一下,但是通过舞蹈学习,孩子们变得开朗、大方、自信了。曾经缺乏梳妆打扮意识的他们,也慢慢开始在意自己的姿态,越来越爱美了……这是很多亲历“美育工程”的老师很欣慰的感受。

  “之所以叫‘美育工程’,不是简单地教孩子一些舞蹈,不是要把他们的胳膊腿弄得好看一点,而是要通过舞蹈,带给他们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启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态度。”冯双白说。

  自2006年“美育工程”启动以来,舞蹈素质教育的种子已撒到全国农村的各个角落。除了派专业教师深入乡村进行舞蹈教学,中国舞协全面开展培训农村基层舞蹈教师活动。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区市开办了160个舞蹈教师培训班,培养了农村教师5808人,3000多所学校千万余名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2011年,“美育工程”升格为“新农村舞蹈教室”。中国舞协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舞蹈工作者作为文艺志愿者,到各地农村中小学教孩子舞蹈,既避免了农村教师流动性大易造成的舞蹈教师断档,又提升了专业性。

  “哪怕曾经带给他们一点点梦想,也许就能改变他们一生。”这是中国舞协一个朴素而强烈的愿望。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