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回暖时——中国纪录片行业迈向自信新时期

时间:2012年12月06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制图:袁昕

  “在2006年的广州纪录片大会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一丝春意;六年后的今天,中国纪录片大地上更呈现出一片绿色。中国纪录片正走向更加自觉自信的新阶段!”日前,《中国纪录片蓝皮书(2012)》发布会暨第六届中国纪录片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共鸣。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感慨:“我们一直呼唤春天,期待着中国纪录片的‘天气’回暖——这一次春天终于来了。我敢预言,借今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这种良性的发展趋势会延续下去。”

  回望2011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行业状况,足见“春光”撩人:中央电视台专开第九频道为纪录频道,并在黄金时间设《魅力·记录》栏目;《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创造收视奇迹;第一个国家级纪录片节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连年举办……央视纪录频道项目部主任、《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坦言:“2011年以来,中国纪录片的产量、播出量、社会影响力都有着惊人的扩大,仅纪录频道的量产就翻了6番。”

  然而,在春色渐好的同时,大家纷纷表示:“现在正是‘早春二月回暖时’,真正迎来春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纪录片正处于最好的政策环境期”

  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纪录片行业将迎来整体上升、多因素复合影响、理性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新鲜出炉的《中国纪录片蓝皮书(2012)》作出的预判。

  《蓝皮书》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间,国产纪录片总产量持续小幅增长。2011年,全国省级以上电视机构纪录片生产总时长约为5407小时;其中,中央电视台(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集团)3025小时,占55.9%;各省级电视机构生产2382小时,占44.1%。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认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促动纪录片良性发展的极其关键的因素”。

  在前几年国产纪录片发展陷入困境之时,正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逐渐扭转局面,改变了纪录片市场观念淡漠、市场主体缺失、市场规则缺乏的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成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胄豪介绍,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纪录片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供了具体支持,而十八大的召开更鼓舞了业界同仁。“现在,中国纪录片正处于最好的政策环境期。”

  杨明品认为,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希望。

  有了顺风顺水的环境,纪录片该如何抓住契机扬帆前行?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助理、副总编辑谢九如认为,政策对产业的规范化是一种引导,但还需要各方面支持,尤其需要业界自身加倍努力,在纪录片创作上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锐意创新。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