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中国出版十件大事 知识照亮“中国梦”

时间:2012年12月25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袁 晞 张 健 任姗姗 胡妍妍 周舒艺

 过去这一年,出版业并不平静。党的十八大、建军85周年、雷锋逝世50周年等各种主题图书出版亮点频现;全民阅读渐成风气,建设书香中国的图景更加深入人心;中国成为伦敦书展的主宾国,出版“走出去”继续蓬勃开展;中国作家首次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推动着文学类图书出版的勃兴;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两大中国出版重镇分别迎来百岁与八十华诞,砥砺前行成为最好的纪念……

  过去这一年,风景这边独好。世界经济持续在低位徘徊,中国出版却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捷报频传。在对过去一年的梳理中,我们选取了十个“刻度”,标记那些难忘的书与事,以利中国出版在回望中认识自我,在总结中汇聚力量。一个不阅读的民族难以设想前途,一个民族集体梦想的实现更离不开文化传承,让我们携手,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全民族的“中国梦”!

  ——编 者

 庆十八大:出版弘扬时代精神

  据统计,截至11月26日,党的十八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全国总印数就已超过十七大相关读物总印数。截至11月30日,党的十八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总印数达到4020.56万册。其中,《十八大报告》达到1004.9万册,《中国共产党章程》达到2182.6万册,《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达到312.85万册,《十八大文件汇编》达到284.06万册,《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达到50.4万册。

  在十八大召开之前,新闻出版总署接到全国各出版单位报送的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1200余种。这些出版物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阐述十六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成功经验;二是反映十六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着力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和实际成效;三是反映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成就与基本经验;四是反映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与优良传统,宣传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图书在十八大胜利召开前后陆续出版,其中不少在面世之后,马上就展示了喜人的销售成绩。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创先争优系列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触动》等书,销售堪比畅销书。

  这些图书的及时、大量出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渐成风气

  这一年,开展多年的全民阅读活动有了新内容、新进展。

  新闻出版总署和全民阅读组织协调办公室制订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建设“书香中国”的通知》,提出建设“书香中国”的总体目标,全国各地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效扩大了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实现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多样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图书行业的几项全国性大活动——全国订货会、全国书博会都同全民阅读活动有机结合,让活动内容深入到每本好书的推介之中,让每一个人亲身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在全国许多地方开展,北京阅读季、书香中国上海周、深圳读书月、书香荆楚都渐成风尚。

  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选择好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组织15家中央媒体和网站,开展“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经媒体推荐、专家审读和群众投票,入选的50种图书题材多样,文化、文学、生活与科普、少儿等4大类,都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阅读是一种个人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要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提倡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很有必要。为了让中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挤出时间读一些课外书,新闻出版总署每年向全国青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今年也不例外。同时也尽可能将优秀的少儿图书送到贫困地区的儿童身边、送到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手中,让智慧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少年儿童。

国际书展:中国文化登高行远

  4月16日,伦敦伯爵宫会展中心迎来大批中国客人。3天会期里,300多场活动,181家出版单位,1000余名出版精英和版权经理人,超过2000平方米展台面积和近万种参展图书……“中国出版”在第四十一届伦敦国际书展甫一亮相,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已不是“中国出版”首次以主宾国的身份,在国际出版平台展露身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不仅以包容的胸怀海纳世界优秀的文化创造,更以越来越自信的心态向世界讲述自己。这一次担任主宾国,“中国出版”不仅带来了优秀出版物和出版人才,更带来了中国的出版理念和文化思想。3天会期里,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建筑、音乐、电影、数字化、版权保护等领域的10场高端对话,从出版界的从业者,到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再到活跃在一线的创作者,在与国际出版人的对话中交流思想、激荡智慧,传递出一个曾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的古老文明、一个富于现代魅力又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

  借力于国际书展这一“窗口”,“中国出版”推介自我、提升水平,越来越感触到世界出版的脉动。在今年的伦敦书展上,中国出版界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859项;在10月举办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代表团版权输出数量达2409项。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出版人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版权输出,而且直接在海外布点,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模式,甚至直接并购海外出版公司。

古籍整理: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编制的《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是我国自1960年以来的第七个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整理出版古籍图书已达2.5万种,近年来年平均出版2000多种,规划的出台为古籍出版的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次十年规划,一方面是古籍小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层面文化发展的需要,提出亟须整理出版的重要项目,另一方面是面向出版单位和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路径,实现古籍整理研究、古籍存藏和古籍出版等各方面力量的合作推进。120余所高等院校、70余家科研机构、30余家文博及档案机构、750余位专家,历经3年20多轮论证,优中选优,慎重取舍,最终确定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出土文献、哲学宗教、科学技术、综合参考、普及读物和古籍数据库等9大门类的491个项目。其重点包括,有利于摸清我国古籍家底的基础性出版项目、国内未见或稀见的重要古籍、海外中国古籍珍本的整理出版项目,甲金、简帛、石刻、写本、文书等各类出土文献整理出版项目,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第一手档案资料的社会档案整理出版项目,以及包括古籍全文数据库在内的古籍数字化项目。

 电商博弈:网络出版风潮涌动

  卖书及怎么卖书,今年竞争无疑更加激烈。电商大潮让书卖得更有大手笔,价格屡破底线,促销频出新招。当然,过了靠价格攻城略地的初创期,各大电商都开始揣摩理性运营的可能性了,开放平台、用户体验逐渐成为比拼重点。

  电子书的渠道建设可谓热闹非凡。当当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的高调加入,丰富了原本已有的如盛大云中书城、磨铁中文网等出版单位自建的平台,新华e店、九月网等传统新华书店演变而来的平台,中国出版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参与构建的内容推送平台……相较于渠道建设,电子书的功能开发尚显迟滞,在培养用户习惯、打击盗版、定价策略等方面仍有困难,尤其是盈利模式尚待明晰。与国外的纸质书与电子书同时完整上市定价不同,国内畅销的电子书仍集中于收费阅读的网络小说,活跃在它们背后的是天翼阅读、中文在线等运营商。好在大家普遍把电子书看作是“偏长线的项目”,对它的时间回报和周转周期葆有耐心,现在市场还远未到盈利的时候,重要的是培育市场。

主题出版:内容厚重精彩纷呈

  2012年是重要的年份。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雷锋逝世50周年,以及建军85周年……一件又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带来了相关主题图书出版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今年图书出版内容厚重、精彩纷呈的总体局面。

  以纪念雷锋相关图书为例,在今年三四月份,就推出132种出版选题。这些选题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有的系统整理雷锋日记、诗歌、散文、讲话、书信等珍贵文献,如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全集》;有的生动再现雷锋生平事迹和故事,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雷锋》;有的深刻解读“雷锋精神”,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时代呼唤雷锋精神》;有的热情歌颂雷锋式的模范人物,如学习出版社出版的《雷锋传人郭明义》等。这些图书深入阐释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了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对推动全社会学雷锋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图书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需求,在形式上丰富多彩。既有汉文版,也有少数民族文字版,还有连环画、挂图、音像电子出版物。它们在出版之后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比如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全集》已经重印7次,累计发行25万册,并已签订了外文版权合同。

转企改制: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近两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非时政类报刊是我国新闻宣传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其改革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单位多、工作难度大,需要按照中央要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2011年,全国出版局长座谈会提出要求:全国非时政类报刊于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具体实施上,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随着转制期限的临近,各省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落实方案陆续出台。今年上半年,上海、广东、山西等省市已经相继召开了转制工作会议并进行具体部署,转制工作涉及数百家报刊单位。一直难以破冰的期刊资源也随着转制的推进而开启了实质性的整合,《电脑商报》等报刊相继停刊,《人物》、《天下》、《财经天下》等一批经改版而来的新“创”刊物呈现十足的活力,以更加适应新市场、新环境的发展态势扑面而来,成为今年期刊市场的一大亮点。

  目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1月,我国3388种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96.5%。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

中华、三联:赓续传统砥砺前行

  2012年中华书局创设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也迎来80岁生日。两者都有值得纪念和传承的优秀文化传统。

  创立于1912年的中华书局,曾历时20年编纂大型工具书《辞海》,全书收词条10万以上,总字数约800万。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整理和出版中华典籍为己任,不遗余力,成就斐然。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集上百位专家20年之力,完成了这一新中国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在高峰期,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总数占全国古籍年出版量的40%以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发端于1932年创办的生活书店,经历了“红色出版”、“学术出版”和“学术文化出版”三个时期。从出版进步书籍、宣传先进思想、推进民族解放到成为学术文化出版重镇,三联推出了许多优秀出版物,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气息。

  纪念是为过去的成就,更是为未来的前进。中国文化要在传承中发展。余英时说:“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危而未倾,中华书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与有功焉。”杨绛说:“生活书店仿佛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曾说:“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都大些。”愿这个“比任何行业都大些”的行业有更加辉煌的下一个80年、100年。

文学图书:巧借东风修炼内功

  两个月来,莫言常常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莫言的作品也雄踞在全国各大书店的排行榜。尽管莫言本人相信这种热度终会退去,但对于出版界来说,诺贝尔文学奖确实让更多的纯文学图书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沉寂许久的纯文学图书重新“热闹”起来。不过,如何将公众对莫言作品的热情引向对当代文学作品乃至文学图书的关注,让更多人对文学图书的态度从赶时髦到培养为长期爱好,成为待解的难题。

  这一年,纯文学图书走俏还借力于影视改编。借由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带动相关书籍的出版,成为电影产业与出版产业实现合作的新渠道。随着电影《白鹿原》热映,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白鹿原》出版20周年精装典藏版;电影《听风者》上映前夕,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再版小说《暗算》“摆”上全国大小书店;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刘震云小说集《温故一九四二》的基础上收入冯小刚导演所作的长序及电影故事、独家剧照,也搭了电影《一九四二》的顺风车;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插图珍藏版,连续多日在网络书店预售榜上排名第一……

  热闹总是一时的。不论借的是诺奖还是影视的“东风”,出版界练好内功,出版更多的优质书籍、介绍优秀的中国文化,方能将热销变为常销。

学术著作:传播知识搭桥铺路

  今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杜绝学术抄袭、剽窃,加强学术著作出版人才的培养,形成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体系。

  此前,8月份举行的2012上海书展,首开“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论坛;10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座谈会,人民出版社等多家著名学术著作出版社联合发出《倡议书》,呼吁进一步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和水平;11月初,全国高校出版社社长会议召开,一个话题就是“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学术著作出版规范问题已成为出版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把关严格、提高门槛是前提,制度建设是保障,观念改变是根本。以科学的制度严格把关出版门槛,审核学术著作内容,比如通过逐步推进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提升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水平。今年上半年以来,浙江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社科文献出版社等以学术著作出版著称的几家出版社还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学术著作写作出版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作者和编辑提供了参考。而尊重学术,肯定作者原创劳动,是整个社会应有的氛围。

  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我们正在路上……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