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石制品18000余件 陕西发现最密集旧石器遗址 专家称其意义不亚于陕西兵马俑的发现

时间:2013年01月27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永林 张哲浩

旧石器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旧石器遗址出土的手斧。资料图片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去年第四季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洛南县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对洛南盆地郭塬、十字路口等6个旧石器遗址进行发掘,清理遗址面积1300余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8000余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其意义绝不亚于陕西兵马俑的发现。”

  引人注目的是,郭塬、十字路口和延岭地点再次发现了西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流行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类型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工具组合。专家认为,该遗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地位应与世界著名的肯尼亚东非大裂谷、法国阿舍利、南非旧石器遗址并肩,应与国内著名的河北泥和湾盆地、广西百色旧石器遗址齐名。

数量多 类型广 种类完整

  2011年4月,在对孟洼旧石器遗址抢救性发掘过程中,意外地在城关镇中心村张豁口地点长20余米、高约两米的黄土地层剖面上,采集到包括两面修理刃缘的手镐在内的数十件石制品。

  十字路口地点于发掘同村的张豁口地点时被发现,东距张豁口地点仅700米左右。本次发掘十字路口地点的面积近360余平方米,出土包括手斧和薄刃斧等在内的各类石制品3300余件。郭塬遗址南距洛南县城不足1公里,本次发掘面积500余平方米,共出土包括手斧和薄刃斧等在内的各类石制品13000余件。

  在其他几个发掘遗址中,鹤眼岭地点位于梁塬中脊面以北朝南洛河河谷一侧伸出梁脊的岗地上,延岭、柳树洼和张豁口南3个地点则位于梁塬中脊面朝县河一侧伸出的梁脊或者岗地上。这几个地点中,延岭地点发掘面积稍大,近300平方米,出土薄刃斧等石制品900余件,而鹤眼岭、柳树洼和张豁口南3个地点发掘面积较小,均为36平方米,各出土石制品数十件。

  在本次抢救性发掘中,再次从郭塬地点和张豁口附近几个地点发现了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阿舍利工业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典型器物组合,它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

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社江研究员介绍,目前秦岭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年代确定在70万年至3到5万年之间,手斧等石器现发掘能确定年代为25万年至7万年左右。“它的数量之多,类型、种类之完整,以及加工的手艺都是东北亚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在内最好的。”王社江讲道,在美丽的洛南盆地“四十里梁塬”地带,旧石器遗址沿梁脊连片分布、密度大,几乎所有的梁脊上,都能看到散落在地表的石制品,发掘现场堪称壮观。

  王社江表示,在洛南发现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阿舍利工业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典型器物组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它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大传播。“如此规模的遗址,也充分说明以往在洛南盆地发现阿舍利类型工具组合不是偶然的,洛南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南北文化汇集地,所以这里保存着数量惊人的该类遗址。”王社江说。

遗址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农田基本建设、城镇化用地以及民宅建设中,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所面临的保护工作形势异常严峻,这次发掘也为洛南盆地未来旧石器遗址的保护范围提供了依据。手斧、薄刃斧、手镐等重型工具向来被认为是阿舍利石器工业的标志性器物,本次田野考古发掘再次从地层关系上证明了阿舍利工业类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流行的年代与第二级阶地上部黄土堆积物形成的时代相当。以郭塬和张豁口周围地点为代表的遗址年代学和古人类生活环境、石器工业特征和残留物分析等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它对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技术行为等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