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以文化人,先要以人为本

时间:2013年01月2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于 平

  核心提示

 ●我们理解文化不要只盯住“对象化”的“人的本质力量”,而要正视“对象化的世界”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意义,要探索增强并且是全面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方法与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因为这条道路给了中华民族化人以强的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为我们深知中华民族化人以强的关键最终要靠文化自强。

通过功能审视其构成,文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以文化人”,应当是来自《易·贲》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文”与“化”,分别指的是“人文”这一实体及其“化成天下”的功能。化成天下,当然也包括“化人”或“人的自化”,只是“化人”其实是“人文”在化成天下过程中的自我提升。所谓“人文”, 《易·贲》指的是“文明以止”,区别于“以察时变”的“天文”。如果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指的是人们对“天下”的感知,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的就是人们对“天下”的改造。通过“文化”的功能来审视其构成,我们所称的“文化”其实就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力量”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则呈现为这种活动改造的世界和创造的现实。“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一方面体现为“对象化的世界”的物事行迹,一方面也内蕴于“人的本质力量”的思欲情志,我们将前者称为“物质文化”,而将后者称为“精神文化”。由于创造“人文”的“人”是马克思所说的“类存在物”,所以人的本质力量还会对象化为一种人际关系准则,藉此大大提高人的本质力量的效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其实是一种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的“人的本质力量”。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文化的本质决定了以文化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底蕴及其内涵在于“人所特有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其“对象化的世界”双向的、持续的建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文化人”的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其实是文化的本质使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谈到“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遵循时说:“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作为我们文化建设需要自觉坚持的核心立场,有两个明确的涵义:其一,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要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其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文化建设要更好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这是由“人”作为“类存在物”、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本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文化创造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基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们的文化服务强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基于“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新局面”的文化建构目标。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正在于“血脉”作为文化的驱动力是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质力量,也正在于“精神家园”作为“对象化”的存在而呈现出“厚德载物”的品相。

  同理,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是由“人的本质力量”作为一个复合结构、作为一个自觉的生长结构所决定的。马克思在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后,进一步强调“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其实意味着,人不仅在其改造对象世界的实践中确证了自己的存在,而且也在这一实践中逐步以“全面的方式”提升着自己的“本质力量”。

 以文化人要化人以强,探索全面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方法与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强调要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强调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凡此种种,都说明“以文化人”是要“化人以强”——即不断增强、不断提升“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力量”。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因为这条道路给了中华民族化人以强的文化自信;为什么“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因为我们深知中华民族化人以强的关键最终要靠文化。我们的文化自觉,就是坚守这种“文化自信”和践行这种“文化自强”的自觉。

  以文化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关注以人民为本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同时,还应强调以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增强为本。最近读到余秋雨的《何谓文化》,他指出我们今天理解中国文化太注重文化的部门职能、外在方式、积累层面、作品组成、片断享用,而不重视文化的全民性质、精神价值、引导作用、人格构成、集体积淀。这种观点很中肯。在我看来,我们理解“文化”不要只盯住“对象化”的“人的本质力量”(这也是一种“见物不见人”),而要正视“对象化的世界”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意义,要探索增强并且是全面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方法与路径。我想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人类永恒之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我们是否可以说:我是作为“类存在物”的人,我来自“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我的去向是通过不断地“改造对象世界”来全面增强自身的“本质力量”。我们说“以文化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终极指向也正在于此。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