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产值掉队,“无土”瓷都景德镇如何永续发展 文化资源“重燃”千年窑火

时间:2013年02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江华

资源型城市迟早会面临困境,怎么走出困境要看各自的底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转型要未雨绸缪,越早谋划越主动。同时也要注意,这是个系统性工程,既要突破传统资源观、政绩观的束缚,也要谋定而后动,最终以增进人的福祉为归依。

  我国共有100多个资源型城市,它们能否转型成功,取决于当地政府在推进时机和政策方向之间,能否把握好平衡。

  即日起,本版推出《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系列报道,探讨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的转型路径,敬请关注。

  首期聚焦江西景德镇——顶着千年瓷都的美誉,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掉了队。近年来,不仅陶瓷工业产值远落后于后起的佛山、潮州等地,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在外部竞争、环境修复和资源枯竭的多重压力下,景德镇向哪个方向发展,才有望重振昔日声威?

  ——编 者

照片为根据梵·高作品创意设计的法蓝瓷产品 记者 任江华摄

瓷都产值为何掉队?

  国有瓷厂改革步履维艰,佛山等地趁势而起

  2月2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太平窑复烧。由此上溯,自2009年至2012年,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在此逐年复烧。眼下,中国历代瓷窑博物馆正在筹建中,上海世博会江西馆亦被授权在这里重建,将展示“盛世景德镇·唐英1728”古代制瓷72道工序的100米动漫长卷。

  而在此前将近20多年的时间,景德镇顶着千年瓷都的招牌长期陷入内外交困。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有民俗博物馆、古窑瓷厂,本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但只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一度经营惨淡,入不敷出。

  在工业产值方面,景德镇更是落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2011年,景德镇陶瓷产值在全国占第五位,第一位佛山800亿元,第四位潮州390亿元,而景德镇是220亿元。2004年,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都”称号却被潮州摘走。

  景德镇1700多年陶瓷产业发展史上最近的这次危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5年2月,景德镇建国瓷厂最后一座柴窑熄火停烧,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产业全面陷入困境。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十大国有瓷厂就倒闭了!”回忆往事,时任十大国有瓷厂之一为民瓷厂厂长的欧阳寿阳仍唏嘘不已。当时厂里有1000多退休工人;分配实行大锅饭,工人没有积极性。有一年,来了一批订单,工人不愿生产,只得到鄱阳、都昌招一批农民工来帮助做。工厂缺乏周转资金,连生产所需要的重油等原材料,欧阳厂长都只能凭自己那张老脸向总公司陶瓷原料供应处赊购。

  虽然产品依然受市场青睐,但订单须由出口公司下达,无法及时有效与市场对接。计划经济时代声名赫赫的十大国有瓷厂无一例外都陷入困境。

  当时,景德镇陶瓷的原料瓷泥就已然要从浙江、广东甚至邻近的星子县购进;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已占到生产成本的40%。景德镇户籍人口50万人,10多万人从事陶瓷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严重。

  “原料、燃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已不支撑景德镇走简单增加投入、粗放扩大生产规模的路子。”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雷军说。

  景德镇开始艰难的突围过程。对十大国有瓷厂进行改制,让职工承包生产车间。还有一些职工在国外展览展销陶瓷,展销初期奇货可居,撤离前却便宜得像大白菜,让外国买家大呼上当。

  同时,景德镇瓷器的品质形象面临重整再造。高档店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叫价动辄数百万甚至近千万元,而地摊上一个硕大的青花瓷瓶,却只要百十元,都是景德镇制造。

瓷器还有没有文章可做?

  立足于瓷不能丢,文化底蕴和工艺水准是不会枯竭的资源

  尽管景德镇在市场化生产方面暂时落后一步,但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和工艺水平,仍然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景德镇寻找转型之路,首先要看清自己真正的优势在哪里。

  “痛定思痛,大家深刻体会到,发展以工艺瓷、高端瓷和高科技瓷为主的陶瓷产业,无论如何不能丢。在深厚陶瓷文化和历史传统基础上,发展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大家的共识。”景德镇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钧说,“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本身就是创意。因此,创意产业在景德镇由来已久,并具有无可比拟的特色与优势。”

  “以老城区、老工厂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核心,打造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综合体,加快产业升级,重塑‘中国瓷都’世界品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力对景德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充满信心。

  目前,示范区吸引了660余家企业入驻,近500名中外艺术家在此创作交流,其中国家级大师数十人。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境内外陶艺家前来创作交流,加上从事陶瓷工业的10万大军,形成了庞大的陶瓷文化创意队伍。

  在自身商业模式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景德镇积极引进外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香港乐天陶社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驻,改变了以前的单一格局,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汪建中说。

  景德镇乐天陶社总监、美籍华人高嘉庆介绍说,他们主要为世界各国热爱陶艺的艺术家、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创作的平台。他自己已在这里过了3个春节。外来的陶艺家平均待一个月,长者达半年。仅2012年就接待了来自国外的陶艺家约180名。

  每周五晚上7时至9时,乐天陶社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陶艺家举办讲座、授课、示范表演,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每逢节假日,则举行“创意集市”,乐天陶社提供摊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出售给顾客。

  “周围都是做陶瓷的人,都是行家里手,氛围很好,也很容易沟通。”乐天陶社创始人、全国政协委员郑祎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氛围很满意。

  目前,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既有独立法人模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陶研所,以及法蓝瓷、诚德轩、红叶陶瓷、玉风陶瓷、瓷立方等规模较大的实体,也有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司+工作室”创意基地模式,还有专事文化国际交流的三宝国际陶艺村。

  “复建复烧古窑的文化创意使濒临倒闭的古窑民俗博览区重生,还带动了景德镇的旅游业!”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说。2009年至2012年,古窑接待游客从103万人次增加至210万人次,景德镇接待游客人数从1077万人次增加至2001万人次。

还要调整哪些配套政策?

  要为创意寻找商业模式,加强文化创意、经纪人等人才培养

  景德镇近年来的低迷,从根本上讲源于面向市场的商业模式的落后,重整资源,也还要突破这个瓶颈。凭借景德镇的工艺底蕴,一旦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陶瓷产业东山再起只是时间问题。

  景德镇市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以有1400多年历史的景德镇瓷雕为创意,研制出“浮雕凹凸木纹砖”,高仿真檀木、花梨木等珍贵木材,具有实木真实自然的肌理和感觉,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和阳台。

  在建陶行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催生“浮雕凹凸木纹砖”实用新型专利和版权产品,自2012年7月投放市场以来,该公司已经生产浮雕凹凸木纹砖近100万平方米,被抢购一空,目前订货已到2013年下半年。

  如果鹏飞建陶是传统制瓷工业融入创意后在市场脱颖而出,法蓝瓷则融合东西方美学,以新颖而大胆的瓷艺创作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创了“新瓷器时代”。

  法蓝瓷创立于2001年,翌年,在纽约礼品展中以“蝶舞”系列获得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改变了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如今,法蓝瓷已热销到50多个国家,全世界有近6000个销售点。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1.3亿多元,出口额1413万元。

  法蓝瓷创始人、总裁陈立恒说,“法蓝瓷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宣示,先由中国设计再由欧美品牌代理,可望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过,许多在一线工作的公司负责人和陶艺家都谈到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资金、人才。尽管自2008年至2012年,财政部先后五批下达景德镇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8.8亿多元,省级财政配套1.1亿元,但这些投入还远远不够。

  汪建中坦言,按照规划和设想,景德镇国际陶瓷雕塑博物馆、大师工作室、景德镇市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额资金,而仅靠该厂目前的经营状况无法自筹。该厂还有一大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厂房,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未能正常维修和改造。厂区内还有近200户住户,无力进行搬迁。  

  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朱云莉认为,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陶瓷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比较注重绘画方面人才的培养,但对利坯、材料等方面知识的传授相对较少。现在要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文化创意、经纪人和陶瓷鉴赏和评论人才队伍的培养。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