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借力文化“突围” 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时间:2013年02月20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林治波 王珂

  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甘肃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摆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

  甘肃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排位靠后。酝酿借力文化“突围”,甘肃省提出,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转型跨越发展与群众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

  在发布会上,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甘肃将用三个举措全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是保护文化资源,提升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二是强化文化服务,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完善金融、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加强文化园区和交易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发展模式。  

  王三运介绍,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星罗棋布、红色文化地位突出、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现代文化闪耀光芒。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必将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甘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甘肃对内整合资源和对外开放的水平,可以更加行之有效地保护、传承、展示这些独特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让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资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分两个阶段:2012—2015年为第一阶段。编制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202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到2020年,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形成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西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