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雷锋一直在身边

时间:2013年03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开栏的话

  “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年来,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凝聚着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不断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专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深入总结学雷锋实践活动,以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踏着时代的旋律,与文明同行。

  提起2012年12月退伍的一连三班的几名老兵,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空巢老人”陈福贵就会情不自禁吹起那曲《接过雷锋的枪》。从1976年帮扶孤寡老人以来,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连三班坚持学雷锋,被亲切地称为“塞外雷锋班”。

  云南昭通市大关县山村学校教师毛利辉,为了给大雪天仍然光着脚丫的孩子们募集衣物和文具,在网上发布帖子,引发网络爱心狂潮,爱心包裹和善款从四面八方飞来,给孩子们送来冬天的温暖。

  ……

  50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此,整整50载,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始终是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光辉榜样;雷锋,一位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一兵,一位没有惊天壮举的普通共产党员,却能赢得如此崇高的敬意和持久的认同,能够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持续不断地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和释放社会的正能量。这正是中华民族当代优秀思想品质的道德象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

  他的力量可以超越时空

  在青岛老工人王友青的记忆里,毛主席亲笔题词发表后,学习的热潮立刻席卷全国,人人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个个学雷锋、见行动,《雷锋日记》、《雷锋故事》迅速传遍千家万户,大家争当无名英雄。

  王友青所述,正是1963年之后的中国大地。从工厂到农村,从学校到机关,从科研单位到兵营,无论是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还是王友青这样的普通工人,学雷锋顿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大批雷锋式的模范人物诞生了。舍生忘死的欧阳海和王杰、在暴风雪中保护集体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头部负伤不下火线的海军战士麦贤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抢救36名少年而拦截惊马英勇牺牲的刘英俊曾在日记中写道:雷锋啊,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你的热血,在我身上沸腾。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改革开放以后,确实有过这样的发问。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人们更渴望精神的力量,更期盼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时,人们重读雷锋,重新发掘雷锋精神的内涵,却发现,雷锋精神是一座道德的富矿。“学雷锋,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代新人”、“在新长征中发扬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这些报刊标题和发言主旨,让我们体味到,尽管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雷锋依然是中国道德星空中的最美星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呼唤雷锋精神,一直是全社会的最强音;雷锋始终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表率、人们心目中的最高榜样。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雷锋活动一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创建,到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举办,再到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一直是热议的话题。

  “雷锋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这句话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大学生张华。1982年,他为救一位不慎落入粪池的老农民而牺牲。20世纪90年代,一名普通的水电维修工徐虎,十多年如一日,背着工具箱,奔波于6000多户居民中间,修电路、通水路、掏马桶,每天都重复着相同而琐碎的工作。因为他和雷锋有很多共同点,人们称赞他“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今天,是中国社会巨变前行的50年,由封闭而开放,由贫困到富足,但学习雷锋却唯独不变。可以说,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道德价值、思想财富,跨越时代,历久弥新。

他的精神让平凡产生伟大

  雷锋出身寒微,也没当过什么官,一生直至因公殉职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而是一直平凡普通。这恰恰也成为大多数普通人认同雷锋、学习雷锋的原因之一。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和平的时代,多数人工作生活平凡而普通。在这样的人生中如何产生不凡,雷锋的一生作出表率。雷锋伟大之处就在于利他奉献、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不难做到的。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雷锋日记》中这些外表无华且内存优美的语言,是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座右铭,所表达的朴素情感和思想真谛,让雷锋可知、可亲、可近。正是这种亲近感,才让雷锋精神深入到大众心灵深处。华夏银行北京分行长安支行的于强,没有被评选过道德模范,也不是名人,但早在江苏沭阳上中学时就曾号召全班为一位同学患病的母亲捐款,在武汉大学读本科时又当过一位身患绝症女孩的临时“新郎”,如今无论身在何处,为受灾地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都走在最前列,帮助老人、扶助残疾人,为别人让座,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在他看来,高尚道德体现在日常生活里。学习雷锋并不难,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开放,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每天面对陌生人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公共化的生活让人深切感受到大爱和利他的重要。于是,雷锋学校、雷锋储蓄所、雷锋公司、雷锋车队,层出不穷。

  今天,学雷锋已成为我们的道德代名词,融入家庭,融入生活,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公共交通上让座位、马路上帮扶别人、向困难者施以援手、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都体现着雷锋精神。而渗入我们意识里、肌体里的雷锋精神,正化作强大的道德力量,让人们更自觉地做出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正确选择。当这些微小的个人选择变为社会集体行为时,又会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支撑起全民族的道德大厦。

 他的名字催生“最美”之花

  只要在网上输入“雷锋”两字,就会发现,以雷锋命名的博客、论坛、贴吧,关于雷锋的消息铺天盖地,这里是学习雷锋、宣传雷锋、传递雷锋精神的最大空间。一个求助的信息可以引发千万回应,一件学雷锋事迹可以经过千万次点击而被广泛传播,关于学雷锋的网络留言可以千百万计。在网络中,雷锋同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时代青年,生动可爱、亲切真实。

  当“小悦悦事件”在网络传播而引起极大悲愤,毒奶粉、地沟油被网络广为传递而不断拷问中国人道德底线的同时,通过网络,人们也发现,原来无数“最美”人物生活在我们中间,从“最美妈妈”、“最美奶奶”到“最美托举哥”、“最美少年”,从“最美战士”、“最美警察”到“最美教师”、“最美司机”,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无所不在。所有这些“最美”的身后,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在支撑,那就是雷锋。

  网络经过“最美”人物的感召,如今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刚刚发生的“全城吃面”和“全城买鹅”的感人事迹,就是网民用爱心接力书写的感人故事。

  事实上,就在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88亿的今天,“网络活雷锋”不断涌现。21年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自去年3月25日开通实名微博后,不到一年时间,微博粉丝数已突破600万。实际上,他的微博已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大平台,捐骨髓、献血、助学、扶贫,郭明义不时通过这里将一件件爱心行动及时传播,将一条条求助信息迅速发布,搭起了一座又一座学雷锋的桥梁。贵州女大学生杨艾菁为了实现“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的梦想,得到上海某神秘网友出资30万元的帮助,名为“梦想小学”的教学楼,已在贵州纳雍县昆寨乡夹岩村开工。

  雷锋精神在网络的走红,学雷锋事迹在网上的传播,“最美”人物受到网民热捧……这一切都足以表明,雷锋活在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人心中,雷锋是人们衷心拥戴的道德楷模。

  他的言行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从5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号召开始,在每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发出向雷锋学习的重要指示,无论中国处在哪个历史发展时期,无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如何变迁,雷锋自始至终都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影响还一直延伸至世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足,但随之产生的精神迷茫、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也在不断显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雷锋精神不但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而且还被全社会自觉认同为思想的标杆、道德的楷模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团结、友爱、利他、奉献、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热爱人民、忠于祖国、干一行爱一行,还有“钉子精神”,既让雷锋拥有了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品质,也让雷锋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更成为社会和谐进步的正能量,尤其是雷锋身上体现的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不断弘扬的根本宗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还有什么样的语言,比这更能形象展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呢?

  雷锋精神是个开放的文化系统,是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是先进文化的表征,内涵极其丰富。在非典、地震、泥石流等大灾大难面前,干部、群众、官兵,几乎都是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者。北京特大暴雨时,市民开着私家车、打着双闪灯奔向机场无偿为滞留旅客服务,那情景被无数人深深记住。今天,中国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超3000万、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志愿者队伍不但活跃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更多的是服务于日常生活中。志愿者的形象与50年前的雷锋何其相似,可谓血脉相承。

  越是价值观多元,越呼唤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为了保证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从中央到各地都相继制定出诸多有力措施,从制度化、规范化的角度探索常态化的新途径。

  中国文明网有个“学雷锋签名寄语”栏目,看看少年学生们的留言吧:

  河北邯郸市第二中学的马国帅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漠视榜样的力量……如果我们怀着一颗明亮的心,你就会发觉,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哈尔滨十三中学的张旭说:希望每一位同学可以在学业之余做一些好事,让雷锋精神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爱,社会更需要爱。

  “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作曲家傅庚辰如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为电影《雷锋》创作主题歌时的情景,他说,从那时至今,雷锋这面旗帜从未褪色……

  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我们深信,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