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道路坚定 “中国梦”圆

时间:2013年03月02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蕾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梦”再度成为热词。

  何为“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正确的道路,才能充满信心,一往无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绘制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将走得更加坚定。

自信的“中国梦”:中国道路更坚定

  2月28日,2013年春运仍在进行中。在铁路线上奋战了近30年的老职工杨平在宜昌铁路段忙着检修机车。

  上世纪80年代初,他进入湖北襄阳襄北车辆段。“当时,全是绿皮车,时速只有40多公里。”杨平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终于有了空调车,以内燃机车为动力,时速提高到60多公里。2012年7月1日汉宜高铁开通,换成了新型电力动车,时速飞升到200公里。”杨平说。

  2月28日上午九点半,京沪高铁G31次迎来第一亿名旅客。

  短短1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7万公里增加到10万公里;高速公路由2.51万公里增加到8.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97.17%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

  速度改变交通,速度改变中国。

  仅仅10年,我国人均GDP从2002年的1135美元提升到了2012年的6100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带给她的百姓更多福祉。

  探究成功的原因,国内外说法不一。“发展之路该怎么走,只能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人。中国只坚持一条,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清醒的“中国梦”:强国富民更务实

  家住湖北恩施市的梁琼,收集了几乎从1975年参加工作到现在的所有工资条。

  1975年10月,24岁的梁琼进了恩施地区农校当工人,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3.5元。1976年,她参加了工转干考试,调至学校食堂当会计。“1976年月工资39.5元,1981年我参加了武汉市工业会计学校函授班,拿到中专文凭,月工资已涨到61元,1985年,我参加了武汉大学函授班,1988年拿到大专文凭,这时月工资已涨到247元,2000年的时候,月工资已达到997元。2006年退休,月工资是1798元。”梁琼一边翻着工资条一边说,“这几年真是涨了不少,看看上个月的工资条,已经涨到了2932元。”

  小小的工资条,折射出百姓生活的重大变化。

  过去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2002年增长219%;2012年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比2002年增长220%。

  尽管收入在不断上涨,梁琼也有困惑:“还是不太敢花钱,以后老了还有很多地方花钱,另外,孩子买房我们也得支持,这些难题都得考虑到。”

  快速发展的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惑——

  基尼系数仍在高位徘徊,从2003年到2012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仍停留在0.47到0.49之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的现实让人担忧。房价依然牵动着百姓的心,1月份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53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出现环比上涨……

  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转型中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凸显——这使得跳出“贫困陷阱”的中国,在今天面临一个新挑战——“中等收入陷阱”。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伴随着“矛盾凸显因素”:一是人力资本制约;二是资源环境制约;三是分配关系、财产关系以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矛盾压力。

  “这就需要抓住契机,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克服既得利益阻碍,在高水准‘顶层规划’下实质性地推进全面配套改革;这就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使增长质量、经济效益和百姓实惠、民生改善相得益彰。”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我们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强国富民。”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