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要动人不能徒有其表 真正动人的是精神
昆曲若要动人,不能徒有其表,更不能为了貌而失了神。
犹然记得,9年来第一次坐进剧场听昆曲,看的就是青春版《牡丹亭》。形容俊美的一生一旦,情意缠绵的水磨腔,翩然如蝶的水袖……扑面而来的“百戏之祖”并没有拒人千里的苍老,反如悄然绽放,极清雅、极精致的一朵幽兰,令喧喧闹市顿时静谧成空寂山谷,令人惊艳。
注入青春气息的《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统文化现代复活的奇迹,在此后的8年间演出200多场,不仅重新站到了当代舞台的中心,成为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俞玖林、沈丰英两位主演不到而立之年就荣获了梅花奖,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他们重新喜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但是,我也依然记得看青春版《桃花扇》时的遗憾,演员稚嫩的行腔和机械的表演实在让人望而兴叹。《牡丹亭》走红之后,青春版仿佛成了挽救昆曲的不二法门,似乎只要换了年轻靓丽的男女,再加上华美的服装和舞台,就一定能老戏新唱,吸引观众,票房大卖。至于演员唱念做打功夫的火候如何,似乎都不再是最要紧的。有人说,梅兰芳当年在上海一唱成名,也不过19岁。昆曲本来就是讲爱情,再让那些四五十岁的人涂脂抹粉,不好看。
不错。昆曲若要动人,美貌固然好,但是不能徒有其表,更不能为了貌而失了神。
昆曲600多岁了,这门成熟得近乎完美的传统艺术,一招一式都有着极严格的表演程式,都要扎扎实实地下苦功才能做到位。《牡丹亭》中柳梦梅的表演者俞玖林说,自己演的前100场,师傅没表扬过一句。能够成为经典的昆曲,更需要时间的打磨。生长于江南园林的昆曲,独具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更需要演员潜心沉淀文化底蕴,否则你读不懂那些古典诗词般的剧本,又怎能演绎得出人物的情绪和心灵?
最近,白先勇荣获了“太极传统音乐奖”,这个奖项正是授予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保护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和团体的。我想,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创新,在浮躁逐利的环境中难得静下心去尊重和契合传统,而不是盲目从事。
青春版只是一个形式,真正动人的还是原著的精神。汤显祖写爱情的执著与付出,“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句话跨越千年,依然足以震撼人心。()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