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作的文化误区——说说西安老油坊的过度规划

时间:2013年04月0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毕 兹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发现一处传统老油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对其作出规划,拟投资2000万元将其升格为博物馆,同时对周边做出配套规划,修建商业街、开发区等。据称,老油坊传承人一家已获86万元和三亩地的经济补偿。电视镜头还呈现了现在的规划效果图:豪华现代的大型博物馆居于中心,周围是商业区、房地产开发区等。一座老式的小油坊,马上就要由丑小鸭变身为白天鹅了。但是这座老油坊的传承人高氏父子却并未因此高兴,周围的村民与专程来此买油的西安市民也都未对其作出积极评价。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标题是《西安:百年老油坊升级之困,修博物馆老油坊很受伤》,也传达了各方的疑虑。

  这些质疑是有道理的。

  这处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口村的老油坊被发现被关注早在2007年就出现在西安当地媒体的报道中。随后引起重视,当地政府还组织了各方专家实地考察与论证。确证了的事实有三:(1)这个油坊是光绪三十三年陕西人齐益礼留日回国后,秉持实业救国理念兴建的西北纺纱局,以纺纱为主,榨油为辅。老油坊属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产物;(2)这个老油坊的创建,工艺技术在当时是既传统也先进,其榨油步骤和工艺十分严格,且以沣河水为动力,利用了杠杆原理操作,大大提高了榨油效率;(3)专家认定这个老油坊及其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技艺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物,应予活态保护和传承。5年前的这些论证和结论是准确而重要的。随后当地出台了一个原址原地原貌修复保护的规划,拟投入62万元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效果图也公布于世,看起来很协调,很文化,很自然。不曾想,事过5年,原规划被否定,新规划霸气、豪气、商气十足地出台。可惜的是,老油坊的文化个性、文化价值、文化韵味荡然无存,新规划与全国各地的豪华博物馆、奢华文化区、西化开发区毫无二致,老油坊的非物质遗产被全新的物质外观物质化了!

  老油坊新规划不被接受,还在于它的严重的文化误判。老油坊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料遗产。它的价值应该得到双倍的发掘、珍视、利用,它的保护也应是双重手段、多重技术的。它的物质、物理外观,应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小心呵护,它的非物质性要活态化、传人化、生活化。老油坊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它的技术与建造带有独特的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机器时代过渡的特色,它处在大城市的郊区,这些使它成为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一个范例。这种范例目前在全国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绝无仅有了。老油坊的技艺传承已历经7代。在被规划之前,传承人每年可以有几十万元年收入,在四邻八方乃至西安都小有名声,并且越来越有社会影响。新规划毫无疑问要将这种传承和活态转换为被旅游、被观看,使其生活感、生态性变为就业感和人工性,传承人也因此丧失文化所有权、遗产主权和知识产权,从为当地人服务变为为外地人服务,从为生活服务转变为为旅游、房地产、地方形象、政府政绩服务。

  把双遗产肢解且张冠李戴,抛弃唯一价值硬往已经泛滥的景观中挤,让罕见的活文化成为僵尸和木乃伊,这就是西安老油坊新规划的没道理处。这是不是丢掉真文化大造假古董的又一变种呢?这是不是对文化小题大作而实际上是大肆扑杀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破坏行为呢?这种豪华规划难道不是过度保护、过度开发吗?这后面是不是藏着巨大的文化无知和强烈的政绩冲动呢?

  从朴实无华、实事求是的老规划到豪华霸气、失却本真的新规划,除了资金投入大大增长外,其余诸项是全面的退步。难道这就是时间的意义?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