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小利抹杀文化遗迹 勿因小利而失大义

时间:2013年04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梦

  一个时代可以有伤口,但不能没有人为它们抚住疼痛。济南琵琶山的万人坑无疑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留下的一处伤口,它记载着侵华日军于上世纪40年代屠杀我千万同胞的暴行。日前有媒体报道,该地或将成为商用楼盘,舆论一片哗然。济南规划局回应,目前并未接到开发商在此开发楼盘的申请。这引发了笔者关于历史遗迹与历史记忆之关系的思考。

  人们日常所能触及的历史记忆的载体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纪念碑上的历史、遗迹中的历史。比之于前三种由后人书写的历史,遗迹中的历史更真实具体,面对遗迹,人们能直接与历史对话,那些在年复一年的历史言说中变得模糊的历史记忆由此可以得到修复。

  今天某些文学影视作品已经在对历史进行娱乐化表述,而假如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济南市有关部门真的将万人坑规划为住宅用地,允许商家开发的话,势必会在向利益倾斜的同时对这处历史遗迹客观上造成忽视与掩盖。若把这两者产生的效果相加,很难想象我们的历史记忆还将发生怎样潜移默化的扭曲。

  一个苦难的民族必须背负着疼痛前行。政府更应该正确引导每个人树立传承历史记忆的责任感,让人们在对苦难的拣拾与回顾中将自身融入民族的前进步伐。只有把自身纳入完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链条中,每个中国人才能够回答“我从哪里来”、“我是谁”,继而才有可能更明确“我要去哪里”。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有利可图的当下,忘记过去对于今天和明天的意义。此间的坚守与利益无涉,与大义有关。

  听说这处位于济南琵琶山的万人坑曾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几经征用久已无人问津,若真有一天此地面临开发商的改建,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够三思,勿因小利而失大义。须知抗日战争留在中国的每一处遗迹,都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伤痕,也是人类的至深之痛,这样不容忘却的历史,我们有责任为世界留下存证。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