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人才培养:有众多成熟的国际经验可资借鉴

时间:2013年06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荣健

在今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歌剧论坛上,关注青年歌剧人才成为重要议题。国际歌剧界大腕认为中国歌剧人才培养——

有众多成熟的国际经验可资借鉴

  从威尔第的“最难歌剧”《奥赛罗》到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再到多明戈领衔的《纳布科》,4月11日至7月7日的88天里,国家大剧院共上演12台33场歌剧。在经历了剧院开幕之初的“空城计”担忧之后,北京人似乎渐渐适应了这一年一度举办的歌剧节盛况——不仅歌剧好戏连台,名家大腕云集,其歌剧论坛也聚焦了众多目光。

  国家大剧院平均每年卖出90万张演出票、吸引180万人走进剧院,其中歌剧可谓重中之重。据透露,目前国家大剧院已实现了60%自营率,自制剧目储备也达到了28部。当人们回望这一成绩之时,会蓦然发现,在演出的热闹背后,青年歌剧人才的培养问题已经摆上了我们的桌面。

  这是一个预料之中的逻辑:当越来越多的歌剧剧目被列入制作的规划中,指挥、导演、歌唱演员、舞台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谁适合唱男女高音?谁才能胜任某些特定角色?该到哪里去找?谁能让歌剧的魅力为更多普通观众所接受?

  “我们需要非常优秀的歌唱家,有的在中国国内却很难找到。有些角色在国际上都很难找,每一个音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演员能唱。”国家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的话说出了目前中国歌剧发展的实际,同时也是国际歌剧界的现实。以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为例,饰演奥赛罗的演员不仅需要有能飙High C到D的高音,而且在表演上也颇吃功力,世界上能胜任的演员屈指可数。对中国歌剧来说,本土化同样不可避免,其人才培养无疑又多了一层题中之义。青年歌剧人才,需要怎样来培养和发掘?

歌剧人才培养难在“工作量大”

  “从一个舞台导演的角度来说,一定要量身定制地个体看待每位歌唱演员。”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殿院长沙巴·珂尔认为,歌剧人才的培养很难,关键在工作量大。

  “歌唱演员可能有非常好的声乐素质,也有表演的天赋,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具有像伯乐一样的本领去发现。对年轻歌唱演员来说,跟歌剧院长期签约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开端。但我们必须重视另外一个事实:有的角色并不适合他们。那么,我们就要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来培养他们。”芬兰萨翁琳纳歌剧节艺术总监加里·哈马莱宁认为,并不那么有名的管弦乐团可能反而能够给青年歌剧从业者更好的锻炼,锻炼创造力、判断力,而且也有一些打破成规去进行探索的机会。

  阿曼皇家歌剧院艺术总监克丽丝缇娜·莎波曼认为,美国的一些培养年轻歌剧艺术家的项目很值得借鉴。她说:“他们挑出这些年轻的歌唱演员,然后竭尽全力来提高他们的能力。这些项目一般是把歌唱演员、助理指挥、助理导演和钢琴手放到项目当中,分几个层次,除了声音之外还有一些舞台技能、表演能力、进入角色的能力培训。他们排练不同的剧目,用不同的风格去培养专业的行为方式。”

舞台实践和评论应形成合力

  “青年艺术家的培养是从艺术院校开始的,但教育有两个方向,一是教育年轻的歌剧艺术家包括导演、服装设计师、舞美设计师、歌唱人员;二是要教育观众,让观众能够听得懂我们的音乐。”在沙巴·珂尔看来,这两个方向需要形成一种合力,即歌剧舞台是培养的重要基地,让青年艺术家可以在实践中成长;而观众则应从欣赏、评价最终形成强大的歌剧评论力量,让青年人才知道自己的得失。

  目前,像柴可夫斯基声乐比赛、赫尔辛基声乐比赛等国际声乐比赛已成为培养青年歌剧人才的重要方式,如今活跃在歌剧舞台上的许多歌唱家往往都脱颖于此。实际上,这些比赛恰恰聚合了实践舞台与世界评论的功能,从而让他们炫丽起跳。沙巴·珂尔说:“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一个国际合作的体系同样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够到各国去演出。跨国制作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不同国家的歌剧院参与体验,这是很好的探索。”

  每年歌剧节,国家大剧院都会组织音乐家到各大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去开展歌剧普及活动。对此,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李小祥十分赞赏:“这对艺术家自己是一种提高,而且还培养了观众和市场。对青年歌剧人才,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但我们不能把歌剧市场拿来开玩笑,轻易让年轻演员来挑大梁,所以就要创造不同的形式和平台,比如搞一些音乐会的歌剧,或者几个人的小歌剧。”他举例道,上海歌剧院搞了一个沙龙式的演出,既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歌剧,同时也锻炼了大量的青年演员。

不应忘了培养青年作曲家

  在每部歌剧制作中,国家大剧院都会组建一个中国班子,以推进本土歌剧发展。这是学习,是取经,同时也是对青年歌剧人才的重要磨练。“我们做一些最流行的剧目,主要跟着像《弄臣》《茶花女》《卡门》这四五十部演得最多的剧走。”朱塞佩·库恰介绍,目前国家大剧院往往会邀请有海外歌剧经历的中国歌唱家加盟剧目演出,“通过他们在国外歌剧院的经历,去提炼或是改变发声方法,再把它们带回到中国来。”

  不过,年轻作曲家的培养同样引起关注。西雅图歌剧院执行总监凯莉·特维黛尔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我们经常会忘记作曲家,特别是对年轻作曲家重视不够,这个问题很大。从400年前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思考一下,除了演奏威尔第、瓦格纳,以后我们还能演奏什么?现在美国启动了很多项目,鼓励年轻作曲家的发展。我觉得,在舞台实践上,我们可以聘请年轻作曲家为某一个艺术家、某一个歌唱演员量身定制一个乐谱。”克丽丝缇娜·莎波曼也介绍,她在华盛顿做的一个培养青年作曲家的项目,聘请了三个导师,一个作曲家、一个指挥家和一个编剧,帮助他们作曲,让他们谱写出20分钟一个的微型歌剧。“做一些小制作、短小版本的作品来帮助年轻人上手,这是第一步。当他们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就可以让他们创作1小时的歌剧了。从20分钟到1小时,这种按部就班的方法是大有根据的,这对作曲家谱写歌剧作品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