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城改造:修旧如旧 原汁原味

时间:2013年06月20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尕玛多吉

6月19日,工人在斗拱上绘制传统图案。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拉萨老城区居民漫步在经过改造的著名转经道“八廓街”上。资料图片

  走进即将改造完工的拉萨市老城区,穿行于干净整洁的古巷间,过去蛛网似的电线消失了,各种规范的标识牌、完善的环卫设施,让人切身感受到古城焕发出的新活力;驻足修旧如旧的古建大院、保护完善的文物古迹前,拉萨古老的历史气息仿佛在胸间激荡。

  承载着藏文化历史文脉的拉萨市老城区以八廓街历史街区为核心,总面积约1.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8万人,除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之外,还拥有小昭寺等大小寺院27座,古建大院56座,民族和宗教特色浓郁。

  上世纪80年代起,虽经过数次改造使当地居民逐渐告别了喝井水、用旱厕、点蜡烛的历史,但随着宗教和商贸活动日益频繁,外来人口增多,老城区街巷显得狭窄拥挤,市政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日益凸显。去年底,拉萨市投资约15亿元,正式启动拉萨老城区改造工程。

  老城是历史的记忆,改造无疑会触动人们的神经,有人认为改造后的拉萨老城会失去“原味”。

  对此,负责工程设计的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首席建筑师王健介绍说,老城区改造工程对文物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严格遵循西藏传统历史文化选择材质、色调和风格,尽最大可能保护建筑原貌,能小修的绝不大修,能用原构件的绝不更换新构件,能不迁建的尽量避免移动。

  他说,在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下,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藏式建筑的特点,采用传统工艺对裂缝灌浆、对房顶打阿嘎土。“设计部门搜集了大量藏式建筑的一手资料,同时邀请藏族建筑专家全程指导”。

  改造中施工单位特别注意保持古城原有的特色风貌和藏式民居的传统特色。在西德贡乡大院内,记者看到集中安装在院门一侧的电表箱,为了和大院的颜色保持一致,负责电力改造的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在电表箱颜色选择上使用了“松鼠灰”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常用的“国网绿”。

  看着熙熙攘攘的居民、香客和游客穿行在著名转经道八廓街的青石板上,负责工程施工的中交一公局二公司总工程师熊水兵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青石板,为了符合西藏建筑特色,我们特地从海拔5300米的高山上采取这些石材,青石板的特点是不反光、反热,而且吸水性好。”

  改造工程不仅大大改善了民生,也有利于保护大昭寺的佛陀壁画。大昭寺僧人尼玛次仁告诉记者,由于排水不畅,大昭寺的壁画在雨后往往损坏严重。此外,由于地上缆线较多,存在线路乱接和老化现象,火险隐患严重。“老城区保护工程让电线入地,排水通畅,消除了隐患,避免积水对文物造成影响,让文物远离了火灾和水灾的危险,作为僧人我感到非常欣慰”。尼玛次仁说。

  位于八廓街上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修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据了解,该工程在保护古建大院原有风貌的同时,还对院内的危房进行仿古修建,建成后将作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复原陈列馆。

  目前,为期半年的拉萨老城区保护工程已进入道路、线路、管道铺设收尾阶段,将于6月底全面完工。“工程完工后,一座特色鲜明、宗教氛围浓厚、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良好保护的古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拉萨市城关区副区长其美次仁说。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