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的人都去做选秀,唱片业岂会不死

时间:2013年06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陆 尚

【事件】 包括唱片业在内的优秀音乐人才都被吸进选秀平台

  【观点】 少有原创的选秀节目并不能成为唱片业的救命稻草

  近日,著名歌手郑钧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发现,原来唱片业里最优秀的那批人才,都被吸进选秀这个平台了,譬如最好的编曲,最好的乐手,最好的调音师,甚至录音师,包括宣传团队,全都跑去给选秀做事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丝丝无奈。不可否认,这两年随着选秀市场的壮大,传统唱片业的式微,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坐上选秀节目的评委席和导师椅,有些甚至“转行”成了主持人,而出现的真正被人记住的、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却少之又少,难怪有人叹息:“如今的音乐行业,没有音乐只有秀!”

  此前,前太合麦田CEO宋柯那句“唱片已死”言犹在耳,仍刺痛着不少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的神经,而近年来实体唱片店销售业绩的不断下滑、歌手发片率以及销量的逐渐走低,也都在以残酷的现实对其进行着证明。“谁来拯救唱片业乃至整个音乐行业”的呼声不绝于耳。但现在的问题是,本应该支撑起这一行业的“最优秀的音乐人”全都跑去做选秀了,那么谁还能来擎起音乐这片天空?

  有人认为,繁荣的选秀节目对于正处于低迷期的唱片行业是一种推动和刺激,有可能令其重新振兴。然而,笔者却以为选秀并非唱片业的救命稻草。诚然,音乐类选秀节目让音乐重回观众视野,也催生了一批广受关注的选秀歌手,而随着《我是歌手》《我为歌狂》等歌唱节目的风生水起,一大批实力派歌手也迎来他们事业的第二春,但是稍作分析不难看出,音乐界总的形势仍是在“吃老本”,实力派唱将也罢,激情四射的选秀新人也好,他们在类似节目中演唱的绝大多数都是经典老歌,所不同只是经过了重新演绎,加入了些许现代元素,却少有新创、原创歌曲。由此,让人不禁担忧,真到了老本吃光的那一天,音乐会怎样?恐怕难逃“枯萎”的结果。

  曾经有业内人士抱怨“近些年的一些国际盛会都没能产生出一首像样的歌曲流传世界,这与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亚洲雄风》唱遍全中国的盛况都无法相比”,究其原因,忽视音乐专业人员的培养,唱片业创作力量的弱化和流失是关键。其实说到底,音乐行业要繁荣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作品进行支撑,要依靠音乐人的辛勤创作,亦即做音乐的人一定要“在场”。然而实际情况呢?正如宋柯曾经所说,大家都说好歌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企划、营销人才都转行了,没人搞创作,能不少吗?也许,对于音乐行业的萧条,音乐人要先进行反思。可能唱片业的颓势让人提不起精神搞创作,可能网络侵权等不良因素和环境极大地打击了音乐人的创作热情,但是这不应成为音乐精英们大肆忙于选秀、跑场、转行的借口和理由。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哪来好歌来赢得观众的耳朵和喜爱之心呢?如此,唱片业乃至音乐行业又如何得救和不死呢?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