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两道合轨助跑共同的文学战车

时间:2013年07月0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楚 卿

最近,中国作协公示了2013年拟发展会员名单,《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与《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名列其中。

  最近,中国作协公示了2013年拟发展会员名单,《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与《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名列其中。据报道,今年网络人气写手有52人申请加入作协,其中16人通过了审议。近年来,自郭敬明、张悦然、安妮宝贝始,许多知名青春文学写手、网络写手加入作协。2011年,当年明月、唐家三少当选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网络文学渴望主流价值认同,传统文学敞开大门予以接纳,两代人的文学观念、两种媒介促成的审美趣味,似乎正在形成良性对话。

  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度拒绝对话或无法对话的局面,似乎始于2006年的一场“论战”,白烨博文《“80后”的现状与未来》揭示了“80后”作者走上了市场,没有走上文坛的尴尬;陶东风博文《中国文学已进入装神弄鬼时代》批判玄幻文学、盗墓文学的创作者是“犬儒主义”、“架空的一代”,这两篇文章遭到一些写手及大批读者的不屑与谩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络文学成为非主流、边缘化的代名词,屡遭“是生产而非创作、是商品而非艺术,机械复制、跟风模仿、价值观念缺失、审美取向混乱”等诟病。但也正是这场“论战”,令“论战”双方日益将更多的目光投注于彼此。

  是主流文学批评对网络文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和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有意识的自我包装,开始逐渐消弭和填平双方之间的壁垒和沟壑。在“论战”中,张柠曾刊文《不要往土豆上抹胡萝卜素》,意指网络文学研究不宜纳入传统文学批评框架。而在《步步惊心》等清宫穿越小说被搬上荧屏后,黄平曾发文探讨穿越女主角与渴望逃离现实生存压力的“80后”、“90后”群体的心理同构性。更有论者指出,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作品正是对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的寓言式展现。在网络文学价值逐渐被发掘的同时,一些网络写手也在表现手法、创作技巧上试图切合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如《甄嬛传》中精致考究的台词甚至自成网络一“体”流行至今。

  传统写作向网络媒介的渗透也不容小觑。如传统作家蒋子丹在其作品《囚界无边》出版前曾以“老猫如是说”为笔名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版连载,引来无数网友追看、评论、预测结局、为人物情节发展献计献策。在女性向文学主打的晋江文学城,一篇130万字的传记游记小说《行者玄奘》也获得了六位数的点击率和众多读者的推荐。这两部作品不写言情、不写耽美,既没洒狗血也无怪力乱神,可以说是网络小说的“边缘题材”,它们被广为接受也大大证明,读者并不是只爱穿越宫斗、玄幻修真,网络阅读空间可以拥有无限拓展的前景。

  在可预测的未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边界的打破,将令当下身处多元媒介终端有选择地获取信息的亿万读者受益,他们将有可能读到题材更多元、生产更用心的作品。以往,论者惯于指摘拖动鼠标的网络时代给阅读和写作带来的浅表化与感官化恶果,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网络写手被传统文学创作群体吸纳,网络文学的衡量标准在对话中建立起来,质量为王、内容为王等无论投放于消费还是致力于审美的文学产品、作品都颠扑不破的创作理念,也在反作用于网络写作,这将有可能令读者提高消费品位、改善阅读方式。两类文学及其创作主体的相互沟通,将有可能还原“网络文学”为媒介意义上的传播方式,不再是那种低俗浅陋的文学类型的别称。而传统文学强调人文精神、现实观照、审美价值的特质,将有可能以更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形态在网络这一新的传播媒介中复苏。


(编辑:晓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