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动辄数亿打水漂,文化浪费如何了?

时间:2013年07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彭宽

  和前不久西安拆除阿房宫景区的消息有些类似,近日河南拆除“黄河女儿”雕像的消息再度引发网络关注。据媒体报道,前者投资2亿多,建成仅仅13年;后者投资1.2亿,2011年开建至今,还没有完全建成。一建一拆之间,“文化景区”、“文化地标”的寿命之短,令人瞠目,而动辄上亿的投入,就只是这样打上个大大的“水漂”便就此了事,又令人结舌。

  我们的文化项目投入真的这么“不差钱”了么?乍一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一座精神内涵不明、形象诉求不清的雕像,居然投资过亿,匆匆上马,最大的底气自然是“不差钱”。而在引发舆论批评后,不等完全建好,又立即停工拆除,有关单位对社会质疑也至今未作回应,亿元成儿戏,显示的气概依然是“不差钱”。而据最新消息说,旧的阿房宫景区拆除后,投资高达380亿的全新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已经签约。与旧景区相比,显然这一次的气魄和规划更为宏大,那么之前的2亿也就显得不值一提,拆了也就拆了。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竞相投资打造文化景区、文化景观、文化景点、文化地标、文化符号的“大手笔”投入,已经屡见不鲜,动辄投资以亿计、甚至几十上百亿的项目,也已经让我们见惯不惊。而与此同时,不少项目启动之初所谓的“专家评定”、“慎重论证”、“反复研究”、“部门把关”等等“安全阀”,似乎在“不差钱”的投资方、决策方面前都成了过场。与此相应,近年来各地文化类的“雷人”项目、“烂尾”工程、“空壳”设施、“政绩”规划等,屡屡见诸报端网络,不断为人诟病。“黄河女儿”雕像未建完即拆除、阿房宫旧景区13年就推倒,都可说是极好的注脚。许多文化项目设计规划之糙、论证评定之浮、上马下马之快,让人叹为观止,而其中造成的浪费,究竟应该谁来埋单?或许和以前相比,许多地方的确在文化投入上加大重视,文化项目的确“不差钱”了,但是,无论这些投入是来自纳税人,还是企业投资,又或者是社会赞助,归根结底都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不差钱”不应成为文化项目轻率上马随意浪费的“资本”。

  除开以文化的名义圈地开发、搞政绩工程等别有用心的投资不谈,我们在对待正常的文化项目建设上,不能光靠“不差钱”。对投资失误、决策失当、相关人员失职的事后问责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建立起一种文化项目投入避免浪费的科学有效的安全预防机制。这种机制的前提,是我们应该深刻抱持一种心态,那就是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对文化项目的足够尊重。与投入的“大手笔”相比,这种心态是更深层面上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财富两方面的负责。一建一拆,建了作废,这种“不差钱”之后究竟差了什么,我们的确需要好好地想一想。更何况,面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文艺精品创作等文化建设的强烈需求,我们恐怕还没真到“不差钱”的程度,还真经不起动不动拿过亿投入打“水漂”这种“豪举”。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