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千年窑火薪传不熄

时间:2013年07月20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晓军

景德镇古窑,工人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瓷器。CFP

  7月的江西,烈日当空。

  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就连一些路边小吃店的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连日来在这里采访,记者感受到的是这座千年瓷都和陶瓷文化圣地,在历经风雨之后,复兴陶瓷文化、振兴陶瓷产业的生动图景。

古旧窑址的诉说:在传承中保护

  暑期到来,游客量直线增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掌舵人”陈武平很忙。

  在陈武平团队的努力下,今年5月,博览区晋级为全国唯一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从拉坯、修坯、画坯到施釉、装窑、烧窑,在12栋明清时期瓷业古建筑为中心的景区内,展现了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的全套工艺流程。

  “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历代典型瓷窑逐年重建复烧,包括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陈武平说,“我们走的是一条‘活态传承’道路,在展示中国陶瓷发展史重要一环的同时,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

  传承与保护,对于千年瓷都景德镇而言,是永恒的话题。

  景德镇中心老城区的珠山中路上,一座牌楼耸立着,朱门重檐以及书有“御窑厂”大字的牌匾,彰显着它的特殊身份。这里,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制瓷窑场,在长达500多年时间里,一直承担着为明清皇宫生产瓷器的任务,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景德镇有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最能够代表和反映中华文明成就的历史遗存,那就是特大规模的、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它是由原料产地、交通道路、水运码头、作坊窑场、商埠民居、城池衙署、技艺民俗等构成的,依托于自然山水,涉及了社会经济和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堪称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一。”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广新局局长艾春龙介绍,“尽管饱经沧桑,但保存至今的古代瓷业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仍然在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

  而与“御窑厂”一墙之隔的,是始建于1950年、曾名列景德镇“十大瓷厂”之首的建国瓷厂。建国瓷厂曾经是国家礼品瓷、陈设瓷、展览瓷以及旅游纪念用瓷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如今,它已转型为“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步入其间,厂区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忙与风采,但斑驳的红墙、尚有余温的匣钵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我们本着‘活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厂房建筑空间,把老厂房打造成以创意产业为核心,集创作、展示、旅游、时尚、商贸、陶瓷制作体验为一体的园区,目前已入驻陶瓷创作工作室60户。”建国创意园负责人胡涛说,这种做法,将文化保护与创新经济模式有机结合,将文化体验与参观游览有机结合,将艺术家创作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将文化艺术与时尚休闲有机结合,做到了旧址保护活态化、体验化、创新化和产业化。

  “活态传承”“活态保护”,这两个词组不断从一个个采访对象口中道来,彰显的是景德镇人的共识。

  “目前,景德镇正以明清御窑为核心,把历代窑业遗址及重要文化遗迹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以大遗址考古发掘、整体保护来弘扬文化精神,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同时,依托老牌国有陶瓷企业厂房,建设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保护各种类型的窑炉和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陶瓷生产设备及厂房,同时展示和利用其中的传统生产工艺、技术档案和实物;再就是恢复重建一批老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修复利用一批老建筑、风貌建筑和文物建筑,建设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说。

老城新区的对话:在保护中发展

  每天一早,谭小保便从“御窑厂”附近的住宅区中驱车而出,沿珠山路、新平路、昌南大道、金岭大道,驶向距老城区10余公里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这条固定的路线,他已走了5年。

  作为一名民营陶瓷业主,谭小保自称“坯房崽俚子”(意为“制瓷作坊里生长的孩子”),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出生于陶瓷世家,他参与管理的宝瓷林瓷业公司就坐落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

  “我小时候经常在御窑厂玩,随便往土里一挖就能挖到明清古瓷片。”坐在公司大堂里,谭小保告诉记者,“对我来说,5年前在工业园落户的宝瓷林就好比今生,而老城区则好比前世。既要前世,更要今生。”

  被谭小保戏称为“现代督陶官”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高唤虎说,为促进瓷业进一步发展、重振瓷都雄风,从2004年始至今,景德镇规划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地域建设这个陶瓷工业园区,使之成为传统陶瓷产业改造提升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试验区、陶瓷文化创意先导区和陶瓷产业国际合作区,以及功能日益完善的工业新区和陶瓷旅游示范区。

  “目前园区企业总数达到148家,陶瓷工业总产值为94.2亿元,占全市陶瓷产值的45.5%,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陶瓷为核心,以高档日用瓷、陈设艺术瓷、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以建卫陶瓷及相关的陶瓷配套产业为重要补充的生产基地和创意高地。”高唤虎笑言,“我这个‘现代督陶官’,其实是‘务’陶官——‘服务’的‘务’。”

  位于老城区西北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已基本成型,而在老城区西侧,另一处起步区规划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拓展区约50平方公里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正拉开建设的帷幕。按照规划,这个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将被建设成陶瓷博览之城、文化创意之城、商办聚集之城、生态宜居之城。

  景德镇市政府具体分管这项建设工作的副市长汪剑平说,基于陶瓷大遗址保护的需要,今后老城区将会逐步疏散人口,不会再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选择一处耕地少、拆迁少,没有文物遗址,离老城区比较近,发展空间又比较大的区域,建设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

  “老城区展示的是千年瓷都的积淀,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将是承接、延续千年瓷都陶瓷文化及产业发展的窗口和发展平台。”汪剑平说,“我们将通过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建设,打造陶瓷技术研发中心、陶瓷创意设计中心、陶瓷文化体验中心、陶瓷产品会展中心、陶瓷企业交流中心、陶瓷人才聚集中心等陶瓷文化产业,把景德镇建成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世界陶瓷文化之都,建成独具特色的创意经济城市。”

当代精品的宣言:在发展中创新

  走进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工作室,第一眼被吸引住的,是墙上若干幅装帧好的大型瓷板画——不拘一格的泼彩写意,律动的线条,釉上珍珠彩、釉里红、窑彩等斑斓的色块,把中国画的韵味、油画的厚重、水彩画的空灵奇妙地融为一体。

  其中一幅山水,釉面似乎与其他作品不同,偏暗的调子中透出几分古意。

  “摸摸看,质地是不是像玉石?”赖德全笑着说,“这是我最近在试用的一种新材料,很不错呢。”

  在当代景德镇瓷艺界,赖德全是公认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前人基础上创造的手指绘瓷,以指代笔,在陶瓷上表现花卉的纹理,被称为陶瓷绘画技艺一绝。他研制出的“釉上珍珠彩”技法,为陶瓷艺术装饰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成为景德镇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之所以千年来一直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它始终在不断创新。”赖德全说。

  创新,是景德镇陶瓷人在接受采访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景德镇陶瓷股份公司面积巨大的产品展示大厅里,陈列着许许多多日用瓷和艺术瓷精品,灯光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造型装饰各异的每件每套,都让人爱不释手。它们上方墙上的“秉承传统、引领时尚”8个大字,格外醒目。

  近年来,这家公司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功能化之路,开创了景德镇日用陶瓷的新时代,成为景德镇日用陶瓷的标志性“旗舰”企业。

  “我们的做法,是把千年景德镇陶瓷文化与现代理念有机融合,既保留传统产品特色,又融入陶瓷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生产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且有较深文化内涵的陶瓷精品。”公司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耀说,“创新,是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于传承与保护中提振文化自信,于发展与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景德镇千年不熄的窑火,在新的历史时期,燃烧得愈加旺盛炽烈。


(编辑:晓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