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我们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丽萍 罗 茜

  观众需要的是风格不一样、更加多元化的电视节目,要想使节目常看常新,其本身的常办常新才是根本之策。

  面对暑期荧屏10多档声音选秀节目轮番轰炸,观众在不停转换遥控器的同时,不禁会感叹:就没有别的节目形式了吗?我们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自从2003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以来,歌唱选秀类节目已经走到第10个年头。在这个夏天,声音选秀达到了“爆棚”的状态,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同质化和缺乏改革方向。曾经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渐渐淡出或许就是因为节目未能有一个好的转型方向,而现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等则完全依靠引进国外的节目形式。

  在节目进行中,连带来的话题都如出一辙,拼导师、拼煽情、拼炒作。几乎每一个选手都会通过煽情故事博取同情分,而导师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不少网友讽刺:“没有点童年不幸、家庭不幸都不敢上去比赛。”

  在比赛中,绝大多数选手都是翻唱成名歌星的成熟音乐作品,很少有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节目结束后,真正能留在观众心中的好声音寥寥无几,观众甚至忘了哪个选手是出自哪个节目。观众不禁要问:花那么大成本造出的“星”只是昙花一现吗?如何用后续好音乐来支撑选秀歌手进一步提升,应成为节目方考虑的重点。

  正所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这样的节目能够让观众有新鲜感,很容易获取好评,但这并不意味着跟风创办的类似节目也会收视出彩。你引进“好声音”,我引进“梦之声”,没有创新,借用别人的模式难避雷同之嫌。

  再好的“好声音”,太多了也只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中国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单一、易追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节目运营良好的开端,此后热切的关注度则是节目持续的动力。但是要想使节目常看常新,其本身的常办常新才是根本之策。观众真正需要的是风格不一样、更加多元化的电视节目,各具独特形式和内容。

  中国的电视节目不能再过分依赖于一味地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原创自身品牌更重要、更持久,期盼电视人能给出更多彩的选择。(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专电)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