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文学,不仅仅是提供睡眠

时间:2013年07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 涛

  类型文学编织了大量轻松的梦来缓解工作时间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消遣,但类型文学想获得尊重,必然要讨论人的创造、人的反抗,不能安于做一个现代人或者是市场体系中的玩偶与客体,因为——

  什么是类型文学?可能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又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相对于当下类型文学在青少年阅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学界对类型文学的研究却非常不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评论家李敬泽说,如果倒退几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类型文学是什么。中国作协也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有外国朋友来访,在交流中,谈及中国没有类型文学,而国外类型文学很受欢迎。大家就苦思冥想什么是类型文学,最后,按照当时的理解,只能认为类型文学就是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的文学……

  近日,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主办的“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就类型文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专门研讨。

  为理性的现代人催眠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类型文学的认识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80后”评论家黄平提供了一个审视类型文学的独特视角:一种为现代人提供睡眠的文学。从类型文学世界性的起点来看,人们很容易想到福尔摩斯。无论小说还是英剧中的福尔摩斯,都是一个高度理性的人,又是一个非常无聊的人。黄平表示,现代人是一个理性的人,祛魅、解构宏大,在这个意义上,一个现代人、理性人,必然要自我塑造一种情感结构:无聊。怎样解决无聊?在福尔摩斯的小说中,他在寻找现代之外的世界,释放、缓解这种无聊感。

  回到今天中国读者置身其中的当代类型文学,黄平总结出一点:类型文学高度发达的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提到民国时的鸳鸯蝴蝶派会想到苏州,今天类型文学的中心,也是在上海、杭州这样的大都市。“难以想象盛大文学搬到某个边疆地区,这是不可思议的。”黄平说。类型文学能为现代人做什么事情?黄平分析说:“现代人的生活被分裂为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类型文学治疗的是现代人的闲暇。工作时间很痛苦,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其实更痛苦的是如何在闲暇的时间中和自我相遇,怎么处理自己的灵魂,绝大多数人处理不了。怎么办?这就需要睡眠。在闲暇中睡眠,一方面是对精神拷问的不断推移,另一方面可以在资本体制中更好地恢复精力。类型文学做的正是这个事情。类型文学编织了大量轻松的梦来缓解工作时间所遭遇的种种困境。”

  在网络世界中如鱼得水

  十多年来,中国类型文学的巨大发展,和网络文学的繁荣密不可分。玄幻、盗墓、穿越、宫斗,这些时下年轻人熟知的类型文学,大多发端于网络。李敬泽认为,网络文学的巨大兴起,实际上不全是新的事物,其中包含着类型文学传统的复兴。类型文学不是新的,而是悠久的、根基深厚的事物,只不过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中受到了压抑,在网络文学中,通过网络文学媒介,得到了一次有力的复兴。 

  长期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调查指出,网络小说类型非常多样,大概有四五十种,并带有以下三个突出的文化表征:一是以丰富的类型形态、浩瀚的作品存量,覆盖大小文学网站,形成一种大体量类型文学繁盛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时下的网络文学阅读与消费。中国两亿文学网民绝大多数都是冲着类型化的作品阅读走进网络文学,网络作者很多也是类型化的作品写手,网络商业模式的成立,包括产业链的形成,也和类型化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第二个表征是类型化写作借助网络的虚拟技术和网络文化的自由精神,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非主流的网络文化趣味,为文学的娱乐化提供了一个适销对路的大众消费品。第三个表征是借助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文学网站、网络写手、阅读受众,相互催生,形成了大众文化市场上的合力,付费阅读、签约写手、作品的全版权转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今天网络上类型文学的繁盛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用文化资本增值的商业模式来确证网络类型小说的历史在场性和文学的新锐性。

  对于网络类型文学,《人民文学》主编施占军充满期待。他说,这几年《人民文学》从网络文学中选择了不少作品发表,现在正在做30岁左右作家的评奖,大概有网络作家能够入围。施占军表示,汪洋大海般的类型文学,和纯文学是沟通关系、养育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希望有更多类型文学作家能在《人民文学》展现自己的才华。此外,施占军也期待网络上能够涌现出优秀的中短篇小说作家。

  要有人间烟火与人文承担

  类型文学在日渐繁荣的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人们经常谈到的存在于网络文学身上的短板,不可避免地适用于类型文学。欧阳友权指出,时下一些网络类型小说彼此雷同、自我重复,同一种类型的作品往往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节奏、语言风格,乃至很多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上百万、上千万的大体量写作印证的未必是文学创造力的旺盛,而可能只是证明写手耐力很强、体力很强,商业上成功的渴望和执著,一味追求产量和篇幅,对作者是一种竭泽而渔、创作透支。自我重复、猎奇猎艳、凌空蹈虚,这样写作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的土地多有隔膜,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有时候也是回避的,与读者实现内心交流的东西不多。解决这些问题,欧阳友权认为需要从创作资源上实现“架天线、接地气、打深井”。架天线,就是向传统的文学资源,包括传统类型文学资源汲取营养;接地气,打深井,是倡导类型化写作笔下多一些人间烟火、人性温暖、人文承担。

  谈到对类型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黄平说:“文学处理的一定是和人的灵魂相关的问题,不能用利润、所处时代的种种缺陷,来为自己所从事的文化实践开脱。归根结底,类型文学的能动性非常差,基本是睡眠的文学,不触及人的灵魂问题。”不过,黄平对类型文学的发展并不完全悲观,他认为类型文学同样有创作上的突破口,比如反讽文学。黄平认为,以《悟空传》为代表,这样的作品可以看出青年一代的挣扎、奋斗、和生活的摩擦,而不仅仅是郭敬明《小时代》那样无聊的东西。黄平说,类型文学想获得尊重,必然要讨论人的创造、人的反抗,不能安于做一个现代人或者是市场体系中的玩偶与客体。“归根结底,文学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解放性的力量。”黄平说。

  相较于其他人,李敬泽对类型文学有着更高的期待。他认为,古今中外,在类型文学的传统中,类型文学绝不仅仅是娱乐与消费,而常常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最基本、最核心、最普遍、在民众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理想的体现。因此,要研究类型文学怎么在创作中真正凝聚、探索、想象、表现我们这个民族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感召力和普遍性的那些价值理想,同时,也需要通过这种研究,推动类型文学写作有精神上和价值上的自觉。有这样的自觉,类型文学才能真正成为民族文化中基本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研究类型文学现状和前景,实际上也是研究类型文学创作如何体现我们民族的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类型文学虽然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消遣,但存在的问题不少,人们依然期待看到有更深精神内涵的类型文学作品。在这方面,或许科幻文学这一类型的发展能给我们带来更多信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研究专家吴岩指出,在中国,科幻文学整体营销非常成功,科幻文学爱好者还成立了俱乐部,相互认真研讨,有着自己的读者群文化,还能够把优秀的作者引到高校讲演。吴岩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西方,整个空气是这个世界没希望,但是在科幻文学的群体里,人们都是在讨论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科幻文学给人们传递各种新的观念,讨论各种生存方式。科幻文学作者和读者都是一些正能量的人。中国类型文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带有更多的正能量,而不仅仅是提供睡眠。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