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比“拼装”更重要的是拼内容

时间:2013年07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 梦

  【事件】 古装剧迎来“拼装”时代 【观点】 服饰道具不能本末倒置地成为奢华物质的苍白附丽

  随着《冲上云霄2》的开播,有网友晒出对比照,剧中吴镇宇穿的一件夹克衫曾在16年前同一制播机构拍摄的《难兄难弟》中穿过。随后许多剧迷纷纷表示,《金枝欲孽》和《云海玉弓缘》,《本草药王》和《寻秦记》,以及《铁面包公》《决战玄武门》《十三太保》中都出现过角色跨剧“撞衫”的现象。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古装剧的服装成本近些年增幅很大,主角的一套盔甲动辄就是五六万,群众演员的服装一做更是上千套,而整部剧的服装投资,也往往能突破四五百万”,报道称,古装剧迎来了“拼装”时代。

  在一个感官体验占据大众消费主流的市场中,视觉效果成为影视剧创作团队的必争之地,这其实无可厚非,古装剧比起时装剧,在这一领域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服饰的打造有时会成为古装剧制作的亮点。“撞衫”之节俭令人叹服,但也不免会有“出戏”、“穿越”之感,精心设计的服饰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这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据笔者了解,《甄嬛传》剧组为表现甄嬛从“少不更事”到“翻云覆雨手”的转变,仅此一角的服饰就有六七十套;全剧140多套首饰总价高达上百万元,“每件金饰都是24K镏金,镀银也必须使用真银”。相应的是,这部古装剧的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细腻丰满、台词古典雅致,形式与内容实属相得益彰,其播出效果也充分体现了服饰道具的价值。

  《韩非子》中说用象牙箸的人必不肯咽下粗茶淡饭,但有些影视剧用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盛着薯条可乐,就令人倍感费解。比如在时下热议的《小时代》中,一只玻璃杯、一把雨伞竟有3000元的身价,一条毛毯则价值上万,这些都是仅出场一两个镜头的“小角色”;主角服装更尽揽了古驰、迪奥、香奈儿、LV等世界名牌,这么一部讲述四个上海女大学生谈恋爱的故事,笔者实在难以找到昂贵服饰和故事情节之间究竟有多少关联。

  《甄嬛传》《小时代》都是青春作家创作的畅销小说,都关注人物内心成长和女性命运,在审美取向和情感诉求上都有相似之处,而其改编影视作品给人的印象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形式与内容的匹配、服装道具运用的适度与否是判断优劣的标准,一些恰到好处的服饰道具可以为人物剧情增色不少,而一些意义寡淡的浮华虚饰在“养刁”人们眼睛的同时,还有可能麻痹人们的其他感官,比如心灵。

  一些影视剧在紧张忙碌的现实生活之外,为观众营造了美不胜收的想象空间,在这一意义上,创作团队对华美精致的服饰道具的追求,与《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设定有相类似的功能。但假如一部自称在服饰上致力于还原历史的影视剧,演员对白却充满时尚流行语,剧情也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服饰就成了无本之木。

  曾有细心网友发现,一个绘有公鸡的粗瓷碗穿越了15部香港电视剧;一张道具报纸20年间出现在几十部好莱坞影视作品中。这不仅是一种崇尚节俭的运营方式,更是一种对待创作的自信态度。服饰道具不妨精美,但前提是故事人物可以自立,而不是本末倒置地成为奢华物质的苍白附丽。影视剧创作的中心和重心,还应放在内容的充实上。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