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

时间:2013年08月31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自慧

  “中国梦”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之梦,和平崛起之梦。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访问时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中国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而且造福各国人。”然而,世界上一些国家刻意抹黑“中国梦”概念,制造“中国威胁论”。对此,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国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找到坚实的文化根基,以消除误解,营造实现民族梦想的和谐氛围。

“协和万邦”的传统与“共存式”的和谐思维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从尧舜的“协和万邦”到孔子的“大同世界”,再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世界和谐”构想,都昭示着中华民族对和平的不懈追求,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协和万邦思想的践履和证明。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奉明朝皇帝之命七下西洋,临行前明成祖在诏谕中告诫:“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他们宣读皇帝诏书,赠予各国君主印绶、冠服和礼品,表达中国与各国“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愿望;他们把中国历书赠送给各朝贡国,将中华民族对季节、气候的规律性认识,以及中国的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文明规范传授给所到之国。与欧洲航海家开拓贸易航道、寻找新大陆和黄金相比,郑和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安抚四夷,推行和平外交,播撒礼乐文明的种子。因此,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受儒家“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坚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希望天下朝着人类期盼和向往的和平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古代不乏“以德服天下”、“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外交活动。即使在《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中,也时常折射出“和谐”的曙光,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连“武”字本身,也是“止戈为武”,避免刀兵相见。这种“不以兵车,一匡天下”的思维,渗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说:“与其说中国人是有对外推行征服主义野心的民族,不如说是在本质上希望本国和平与安泰的稳健主义者。实际上,只要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是从不先发制人的。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以及迄今和中国有关的战争,无论哪一次都可以叫作自卫战争。”一向主张世界和平统一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谋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中国人的“共存式”和谐思维。

  基于中国文化的和谐特性和中国历史上“协和万邦”的外交实践,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有助于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中国是一个理性的、负责任的大国,在当今世界战争威胁和恐怖主义阴霾笼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乌云密布的态势下,爱好和平、推崇仁义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有助于世界不同力量的制衡与世界和谐新秩序的确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与“礼敬他人”的至善之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现代人常将这句话概括为“旧邦新命”。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旧邦”中国的“新命”。崇尚“推己及人”原则的礼仪之邦,其梦想的实现必将惠及全人类,正如基辛格所说:“中国梦和美国梦可以实现‘双梦’共赢。”因为中国梦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一原则与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具有天然的相通之处。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领导和指挥的南北战争打败了南方大奴隶主,签署了《解放宣言》,宣布美国全境的奴隶“从1863年1月1日起永远获得自由”。林肯为此收到过夹着子弹的恐吓信,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退缩。他回答:“少年时代,一队队黑人奴隶被押解着从我家门前经过,他们痛苦的呻吟使我至今难忘。因为我不愿当奴隶,所以我也不愿意有人做奴隶。”林肯的执政伦理,恰可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概括。孔子的这句渗透着人性之善和儒家礼文化精髓的箴言,在被基督教传教士带到欧洲之后,先后被写进法国1793年和1795年的宪法。

  今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用世界上多种文字镌刻于联合国总部大厅的墙上,被世界各国奉为全球伦理准则。它蕴含着尊重、仁爱和包容,折射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至善”之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敬之道”。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礼仪之邦”的心胸与“和平主义”的追求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乐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彬彬有礼的君子形象,陶冶了国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心胸。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生活了近两年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由衷地感叹:“孔子的书充满了繁琐的礼仪细节……他的体系没有宗教教条,没有强大的教士队伍,也没有导致宗教迫害,它却成功地造就了一个彬彬有礼的民族”;“中国人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现代世界极需要他们。在这些品质中,我把和平的态度放在第一位,它寻求在公正的基础上解决争端而不是诉诸武力。”他指出:“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被美国总统尼克松誉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曾说,“中国的哲学是智慧的哲学,它富于和平和自我控制”,“和谐是中国文明的关键词”。正如余秋雨所说:“中华文明作为一个庞大种族在几千年间形成的精神惯性,早已把和平、非攻、拒绝远征等原则,变成不可动摇的‘文化契约’,根植于千家万户每个人的心间。”

  上述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再次告诉世人,中国是一支维护世界和谐与和平的力量,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一定能惠及世界和人类。因此,中国的复兴之梦、富强之梦,也是世界的稳定之梦、和平之梦,更是人类的和谐共存之梦、文明繁荣之梦。


(编辑:高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