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孔子学院:寻找中国音乐的世界知音

时间:2013年09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 悦

  不久前,应丹麦皇室邀请,由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全球首家音乐孔子学院理事长郭淑兰带队的音乐孔子学院中方代表团,与音乐孔子学院外方合作院校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在丹麦女王的夏季官邸举办了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音乐会由丹麦亲王和音乐孔子学院的中外双方合作院校共同筹划。丹麦女王夫妇及皇室成员,中法、中丹各界友好人士等400余位嘉宾欣赏了这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

  在孔子学院的大家庭里,音乐孔子学院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作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的全球首家以“中国音乐的教育与推广”为核心的特色孔子学院,2012年6月16日,音乐孔子学院在哥本哈根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2012年12月18日,音乐孔子学院在北京举行了首届理事会。今年4月30日,音乐孔子学院首届音乐节暨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又在丹麦拉开帷幕……全球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的第一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本报记者日前就其办学理念、音乐传播方式以及音乐教师和志愿者的选拔和外派机制等问题,对话郭淑兰和刘月宁。

  孔子爱乐 礼乐兴邦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的一个著名观点。诗书礼乐,不仅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源泉。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与国学的机构,当然不能缺少中国音乐。说到设立音乐孔子学院的初衷,郭淑兰回忆起两年前她参与国家汉办的一次会议。“大家对孔子学院的固有印象,多是教授中文或是在所在国传播中国文化。音乐有一种天然优势,不用语言就能传播,我当时就想可不可以成立一个音乐孔子学院,于是就同国家汉办的许琳主任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成立音乐孔子学院。大家都觉得是一件好事,音乐孔子学院丰富了孔子学院的内涵,促进孔子学院的创新发展。”郭淑兰表示。

  成立音乐孔子学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郭淑兰说:“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他有很高的音乐鉴赏水平,还擅长演奏多种中国乐器,并且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音乐孔子学院的成立,可以说标志着‘音乐’已正式成为孔子学院教育与文化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等音乐学府,对增进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

  牵手丹麦 放眼全球

  音乐孔子学院之所以首先牵手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郭淑兰说:“两国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前提,而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是合作协议学院,具有很好的基础,且音乐专业水平相匹配,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也无法站在同一高度沟通与合作。”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院长特尔·克拉鲁普表示,音乐孔子学院是中欧传统音乐互动的平台,希望能够发扬孔子学院的优势,在不同的文化和交流中探索音乐的奥妙。扬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刘月宁也希望音乐孔子学院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坐标,她说:“我相信以音乐为特色的孔子学院或许会比语言更容易让世界人民接受。因为音乐没有国界。”

  刘月宁介绍,学院现在首先尝试面对丹麦和欧洲,通过中国的传统与现代音乐的相关教学、讲座、音乐会、大师班等多种类型的音乐文化活动展示中国文化。“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外国朋友们来共享中国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总目标,我们会分不同阶段稳步推进此项工作。希望明年能够在美国开设一个点,这样视野就更加开阔了。”刘月宁表示。

  立体传播 储备人才

  世界范围内对中国音乐感兴趣并想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也是音乐孔子学院成立的推动力。刘月宁常年在国外演出,十几年前,外国人看完演出后会问她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但近年来,大家会先问她是不是中国人,让刘月宁感到欣慰。通过音乐孔子学院,她在世界各地找寻到越来越多的音乐知音。

  音乐孔子学院在授课群体、课程安排以及人员储备方面都力图呈现出立体化模式。刘月宁说,音乐孔子学院将中国音乐的课程注入到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开设中国音乐文化相关课程,还招收当地乃至周边国家主流社会一些音乐爱好者,也包括当地的华人华侨。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国音乐,音乐孔子学院已着手编写适用于外国人的中国音乐教材和普及性读物。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音乐孔子学院的中方承办院校,同样担负为海外输送音乐特长教师及志愿者的重任。据介绍,首批音乐教师以及志愿者6人已经准备就绪,9月起就陆续就任丹麦的工作岗位。而音乐孔子学院也已通过网站向全球有志于音乐传播的友好人士伸出“橄榄枝”,力求建立起“音乐特长教师及志愿者人才库”,为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储备音乐人才。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