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出境游成为社会共识

时间:2013年09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珂

  8月以来,中央各新闻媒体围绕“提升道德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开展“文明出境游”大讨论,开辟专题专栏、刊播系列评论,宣传先进典型,加强互动参与。在引导公民文明出境旅游营造出的良好舆论氛围下,社会各界支持文明出境旅游,形成高度社会共识。

  走出国门都是形象大使

  景区文物刻字、因航班问题大闹机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当我国成为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时,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却频繁见诸报端,成为街头巷尾、饭后茶余的焦点话题。

  “作为经常出境的导游,我常常被少数游客的言行不端刺痛着。”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导游黄晨薇说。

  提升国民文明旅游素质、塑造中国旅行者良好形象,共识度越来越高。公众舆论普遍认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中国游客作为观察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这使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文明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利用好旅游业这个载体,可以充分展示我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有效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反之就会损害民族形象,使国家软实力大打折扣。

  来自浙江杭州的一位群众说,近来不时有境内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公共场所行为规则的新闻,网上也有不少反映国人在境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涂乱画”的帖文图片,虽然这些都是个人行为,影响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形象,大力整治已刻不容缓。

  出境游理应重视文化差异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应该看到出境游不文明现象的客观原因。我国出境游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一些旅行社的组织能力有限,对游客出境培训等准备工作不足,再加上一些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没有做好接待中国人的准备,导致国人的不文明行为被放大。

  中青旅总裁张立军表示,一部分的不文明行为是出于个人的道德素养不足以及对法律的无知和漠视,而更多不文明行为来自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不同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风俗禁忌的冒犯。

  “游客也应意识到,外出旅游,无论是到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在和当地居民共享一个空间。”戴斌说,共享别人的空间,理应尊重别人的文化和习惯。所以,在出境之前,了解目的地的文化习俗是非常必要的。

  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说,旅游虽说是个人行为,但享受美好风景的前提,是良好的旅游秩序。因此,文明出游既是游客的责任,也是在为自己出行创造更好的环境。游客应该意识到,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地区,彼此尊重、包容和理解都是和谐和快乐的基础。

  “文明旅游需要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宣传报道。”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总裁张平认为,近期在媒体的宣传带动下,出境游不文明现象引发了老百姓的热议。有的游客已经主动询问当地有哪些风俗和禁忌。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可以持续下去。

  提升软实力还靠硬约束

  8月30日,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对旅游行业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主题活动进行部署,工作方案特别强调:旅行社企业须将文明旅游相关内容纳入合同文本,作为旅行社的告知内容予以明确。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将于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开始生效,依法治旅,强化文明出境旅游的“硬约束”成为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要抓合同规范。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契机,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之中,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合同附件或宣传资料,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

  中青旅市场推广部和社会责任部总经理葛磊认为,培育旅游文明要形成每个公民的自觉。旅游法的出台和实施是个契机,通过健全制度“硬约束”,提升观念“软实力”。


(编辑:高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