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综述:艺术来搭桥 天堑变通途
艺术来搭桥 天堑变通途——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综述
“您对中国文化了解多少?”
“不太清楚”“了解不多”“只知道中国功夫”……
9月13日—25日,由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湖北宜昌和北京举行。在与国外艺术家的接触中,记者注意到,他们对中国文化所知甚少。
外国人与中国文化之间似乎还隔着一条“天堑”,对于中国文化,他们看得见却摸不着。该如何搭起相互交流的桥梁,让文化传播畅通深入?本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应该给出不错的解答。
宜昌步行街广场上,欢快的音乐声中,巴基斯坦的艺术家、宜昌当地的民间舞蹈队员以及宜昌市民手拉手围成里三圈外三圈,一起摆动身体舞蹈。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脸孔,却是同样的笑容。
秭归县建东村的村民活动广场虽然很小,却丝毫不减塞内加尔艺术家与建东村民共舞的热情。村民黄莉和丈夫抱着孩子来看表演:“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每一个能让孩子感受艺术的机会我们都不愿错过。真希望孩子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接触不一样的艺术。”村民蔡玉芬平时就喜欢在广场上跳土家族的传统长阳巴山舞,她觉得和外国艺术家的互动非常有意思,从中也感受到他们与自己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舞蹈。
宜昌市文化局局长王永平认为,这是中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增进相互了解的好机会,在欣赏外国艺术家精湛敬业的表演之余,也能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
艺术节特意安排了非遗项目的展示以及中国文化艺术体验日,让外国艺术家亲身体验中国的民间艺术。“每一个艺术团都是流动的宣传车,通过他们,我们希望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国际联络部副主任董占顺说。
恰逢中秋佳节,塞内加尔非洲之路舞蹈团团长马力克告诉记者,他们很期待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而9月19日的中秋之夜,天公作美,月亮又大又圆,赏月、吃月饼、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外国艺术家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夜晚。
艺术节期间,外国艺术团分成几个小分队,到三峡大学、三峡人家景区、秭归屈原故里等地进行表演,与学生、游客、村民、企业员工、宜昌本地艺术家等开展深入的互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党组书记李前光赞叹:本次艺术节没有明星大腕,没有华丽舞台,却一样精彩纷呈,给群众提供了最真实的角度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9月23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演出中,当澳大利亚“电声飞扬”摇滚乐队唱起改编的《最炫民族风》时,全场都沸腾了。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随着熟悉的旋律拍手跟唱。大学生纷纷表示很喜欢中国歌曲与澳洲摇滚乐的碰撞。而当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钢鼓交响乐团奏出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旋律时,场上气氛再次被点燃。像这样入乡随俗的表演,在艺术节中并不罕见。
蒙古国国家歌舞团的表演受到了宜昌当地群众的热捧。宜昌长阳歌舞剧团的田丰华表示,蒙古国的舞蹈刚健大气,舞台表现力非常强,像我们的蒙古族一样带着草原雄风。
讲好本国故事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促进处参赞梅西亚认为,首先要构建好自己的文化品牌,讲好本国故事。波兰2001年建立起文化中心,每年举办90多个活动,来宣传波兰以肖邦为代表的音乐和波兰电影等,获得很大成功。捷克萨拉吉卡舞蹈团团长夫人拉德卡·德鲁贝索娃介绍说:“我们国家也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许多家长都会主动带孩子学习传统舞蹈。”
他们的观点与宜昌秭归县的作法不谋而合。在艺术节的中外交流中,秭归以文艺表演、非遗项目活态展示、节日仪式邀请体验等方式讲述着中国的故事,深受外国艺术家们的欢迎。正如县文化旅游局局长王罡所说:“文化需要载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很重要。”
“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埃及比把中国工业传播到埃及更重要,应该更先行一步。”埃及转裙舞艺术团团长默罕默德·伊萨毫不掩饰对中国文化的渴望。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