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引人瞩目 逐渐走出“话剧加唱”之困境

时间:2013年12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第13届中国戏剧节上,15台表现当代生活与体现时代特色有机结合的现代戏引人瞩目

现代戏走出“话剧加唱”之困境

  历时17天的第13届中国戏剧节近日在江苏苏州落幕。35台参演剧目中涌现出滑稽戏《探亲公寓》、沪剧《挑山女人》、湘剧《苏秀才》等15台关注现实题材的现代戏,成为本届戏剧节的一大看点。

  “我们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现代戏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这是几十年探索的结果,虽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也出现过话剧加唱、舞美大制作等不正确的探索方向。而如今观众看到现代戏觉得可以接受了,说明现代戏已经脱离了最初的幼稚阶段。”戏曲评论家周育德这样表达自己的观感。

  “现代戏往往容易出新出彩,但在戏剧形式创新上,问题也相当明显,不容小觑。”戏剧评论家王蕴明说,在往届戏剧节上,“话剧加唱”现象屡见不鲜。众所周知,戏曲的本体特征是唱、做、念、舞,戏曲的进程是在人物的动态下进行的。而话剧则是对话艺术,在戏剧进程中有相对静止的对话与独白。王蕴明认为,戏曲与话剧表演体系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写意,后者写实。戏曲要求演员既要表现角色(情态)也要表现演员(技艺),是一种双重的舞台形象。这是戏曲与话剧表演的最大区别,也是现代戏创作中的最大难题。可喜的是,当前,现代戏大都在遵循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日益强调反映时代、关注当下的艺术创作导向,逐渐超越了“话剧加唱”的初始形态。

  谈起近些年来现代戏创作取得的收获,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崔伟举例说,《西京故事》立足秦腔的特点,在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发挥戏曲叙事特长,同时又借鉴话剧的全景展示手法,使全剧“点”鲜明、“面”开阔;秦腔《花儿声声》充分把握戏曲舞台空间的灵活本质,用流动性的舞台语汇,多空间、多支点地为展示人物的心理和营造戏剧环境提供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纵观当前许多成功的现代戏,既注重运用戏曲化手法,又注重开掘人物情感和戏剧情节的放大空间,增强了剧目的艺术含量,也为观众更好地欣赏、体味人物的精神世界,架起了一座艺术的桥梁。”崔伟说。

  作为本届戏剧节开幕大戏的滑稽戏《探亲公寓》将镜头对准了农民工群体。戏剧评论家李春喜认为,《探亲公寓》是喜剧性和抒情性结合得比较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农民工是当下社会的重要群体,如何帮助这个群体找到他们的尊严和地位,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从现代戏《一二三起步走》到《青春跑道》,从《顾家姆妈》到《探亲公寓》,几十年来苏州市滑稽剧团一直坚持探索现代戏创作新路,该团名誉团长顾芗认为,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难度很大,它的难点不仅在于作品要真实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要比真实生活更美、更感人。

  崔伟认为,当前的现代戏创作,无论内容还是创作风格与艺术手法,都突破了以往的创作面貌,富含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激荡人心的质朴力量,是当前优秀现代戏的共同特点,追求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平民化、生活化是这类作品成功的基础。当前现代戏中的人物越来越追求写出平凡人的血肉和个性,不避性格的缺点、生活的弱点,创作者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发展过程细致入微地真实展示,用常人之心、凡人之理揭示精神发展的历程,从而写出了人物真实可信的心理轨迹,在具有亲和可信效果的展示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一个个鲜明形象由平凡走向不凡和“这一个”的艺术历程。(记者 王新荣)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