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3话剧发展“活力” 总形势令人鼓舞

时间:2014年01月12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3年的话剧发展,总的形势是令人鼓舞的。各地话剧院团在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试水阶段后,已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逐步明确了自身定位,创作活力增强,剧场演出丰富多元,戏剧展演活动频繁,戏剧界的文化交流持续进行。

 内容与形式的活力——以现代意识开掘传统资源

  近来的戏剧创作不仅在题材上向传统文化靠拢,表现手段上也是传统与现代并重。郭宝昌导演的话剧《大宅门》通过家族企业“百草堂”药店的变迁与家族成员的情感纠葛,表现宅门文化及传统伦理的力道。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从古老的民间传说中开掘妖、人、佛三界的相克相生。赖声川编导的话剧《如梦之梦》以近8小时的演出探究生命机缘、沧桑之变的人生旅程。王晓鹰导演的《伏生》,展现秦国硕儒伏生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毁家丧子、佯癫苟活以延续文化命脉的故事。对传统文化的倚重,也体现在青年戏剧人对创作资源的寻找上。黄盈编导的《黄粱一梦》与赵淼编导的《署雷公》以及至乐汇演出的《破阵子》,都在历史回望中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又在当代视阈中重新发掘了传统的寓意。除了这些新创剧目,国家话剧院与北京人艺还将多部保留剧目复排,推广上演,《哥本哈根》《纪念碑》《活着》《小井胡同》《天之骄子》等都体现出时间积淀、不断打磨的成果。

剧场与市场的活力——多元定位下的多样共生

  在改革中寻找市场定位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直坚持经典与创新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他们推向市场的作品不仅有观众群集中的悬疑剧,也有针对现实的政论剧,还有表达亲情、爱情的都市剧。话剧《原告证人》与《无人生还》都出自英国悬疑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之手,剧情紧张,布局缜密,结局离奇,在工作紧张的都市青年中,颇能引发推理解谜的快感和情绪释放的愉悦。原创方面推出的《资本·论》以世相评说与现实讽喻反映了话剧发展面临的经济困境,以及过度的商业化给艺术带来的困扰。由小说改编而来的话剧《推拿》在舞台上表现一群盲人的生活和情感,其中既有偏执心、功名欲,也有纯真之爱、人性之美,真实可感。

  2013年,依然活跃的小剧场戏剧走过了唯先锋论与唯市场论的自我掣肘,一方面以各自的特色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北京人艺继续实行制作人制,调动市场营销积极性,其演出的小剧场戏剧《解药》《燃烧的梵高》《坏女孩的恶作剧》《明枪暗箭》等,涉及原创、改编、翻译各种类型,却都体现了探索人性,表现人的现实处境和存在价值的努力。

  这一年北京青年戏剧节上演出的新创剧,如《署雷公》《中国的鬼魂》《美好的一天》《进化论》等,也让人们看到了正在成长的青年戏剧人美学追求的不同特征。《署雷公》遵循一贯的不着一言的肢体表演;《中国的鬼魂》融汇了叙事、再现、影像、多维时空的表演;而《美好的一天》形式奇特:观众入场时配发可调频耳机,18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演出人员,在场上讲述真实的私人故事,喋喋不休,众声喧哗。这或许是网络时代的缩影,是现代人生存处境的隐喻。

展演与交流的活力——以交流合作促进对话学习

  2013年先后有以色列卡梅尔剧院、以色列盖谢尔剧院、美国洛杉矶剧院、柏林德意志剧院的作品来华演出,在借鉴外来戏剧文化的同时,东西方戏剧的合作也已经开始。年末北京人艺演出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特邀莫斯科艺术剧院导演皮德罗夫与王鹏共同执导。演出利用LED视屏映射出种种画面,参与情境构成和气氛调动。而《青蛇》在制作方面也显现了国际视野:它的舞美、灯光、音乐分别由德国人、英格兰人或苏格兰人设计,荒山空蒙、灵蛇转世、水漫金山的意象营造颇富诗意。

  2013年的话剧,演出不再拘泥于整一结构和对话叙事,而是多重元素融合,舞台时空的呈现上更加自由灵活。在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发散性的思维、电子屏幕的广泛运用、各种表现性素材的整合拼贴,让话剧演出显现出多姿多彩的样貌,凸显进行时、未定型的当下特征;与此同时,如何强化戏剧的思想价值,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提升演出的恒久魅力,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编辑:红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