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王”还是“形式主义”?——探究清明祭扫新风尚

时间:2014年04月06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长春4月6日电(记者吴昊、姚友明、段续)2014年的清明节,国人过得很“纠结”:有人给逝者“烧”去“香车美女”“豪宅别墅”,把祭扫仪式办得奢华异常;也有人通过电商订购“代人扫墓”服务,开始通过键盘鼠标去“寄托”哀思。当传统节日的习俗在迎合现实中悄然改变,普通人该选择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祭扫“重”内容,带来重“污染”

  在不少国人的印象里,4月初的城市夜空总弥漫着一股纸灰味。在公墓区,“烟熏火燎”“纸灰漫舞”的景象屡见不鲜,前去祭扫的人们头顶塑料袋、口戴口罩、手拿各式“另类”祭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付诚表示,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紧紧抓住中国人“讲究风水”“厚葬厚奠”等心理,在祭祀高峰期推出“电子产品套装”“豪宅豪车”“驾驶证”“银行卡”等种类繁多的纸质祭品,并积极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营销”。一时间,在坟间地头燃烧的祭品花样越来越多,燃放祭品的“讲究”甚至不减反增。“本该是对先人虔诚的祭奠,却被异化成某些人攀比、跟风的名利场。”付诚说。

  祭扫的高峰期,也让墓园的销售变得火爆,在长春市一块销售一空的墓地里,空墓穴随处可见。有的墓穴尚未立碑,有的墓穴有碑无字。“前两年卖的时候才2万8,现在已经涨到6万8,翻了一番多!”工作人员颇有些得意地向记者介绍。如果“讲究风水”,还可以定制“豪华家族墓”,一块20余平方米的家族墓售价在180万元左右,且设计和建筑费用还需要另算。

  不仅带来精神上的“污染”,还带来墓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有资料显示,在一家清明期间最高每天人流量达40万人次的公墓区,因燃放鞭炮、焚烧祭品产生的垃圾多达300吨,二氧化硫浓度高出平均值16%,浓烟、灰尘四处飘散,PM2.5等污染物浓度增加十几倍,这些污染严重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极易引发恶疾。

祭祀重形式,被批没诚意

  有人只重视祭扫内容,但也不乏只在意结果不在乎过程的扫墓人。清明节前,电影《私人订制》中“代客扫墓”如今成真,记者在电商网站上发现,不少网店也开始提供此类服务。

  只要搜索“代客扫墓”这一关键字,数十家网店提供的类似商品便“鱼贯而出”,“商品”售价从5元至千余元不等,且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也“千差万别”。在一家名为“大同鲜花店——乃心花递”的网店,记者看到其提供山西大同地区代扫墓服务。“500元的服务价格包括‘买花、烧香、车费、拍照’等一条龙服务。”网店在线服务员介绍说。而另一家在宁波地区提供相关服务的网店则更为“人性化”。店主承诺,在扫墓前他们会整理着装,保证身上不会有任何滑稽元素,同时可以通过手机联系当事人在逝去亲人前倾诉哀思。“用户可选择‘单人跪下叩头三个’的服务,此类属于‘增值服务’,每人加收一百元服务费。”该店主说,“尽孝的方式很多,我们就是想为回不了家的游子服务。”

  虽然提供服务的网店不少,但截至4月4日晚间,绝大多数“代客扫墓”的网店成交量和付款量均为零。有店主表示,“代客扫墓”只是他们“跑腿”服务中的一项具体业务,虽然接受这项新鲜事物的人还比较少,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们把网店继续开下去的决心。“人在外,却不忘记扫墓,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赞赏,这并不是什么形式主义。”网名为“luojia035323”的店主说。

  在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施立学看来,寄托哀思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古人也会‘代扫墓’,但委托的多是亲戚朋友。”施立学说,“我不太赞成用雇人的方式传递尽孝行为,如果实在无法亲临墓园,我倒建议人们可以对着亲人安息方向摆一束花、诵一首诗、洒一杯酒,思念在心也是很好的祭奠。”

“绿色殡葬”或成未来方向

  网站代理扫墓,省去了扫墓的形式,委托祭扫者超越空间限制,摒弃传统祭扫形式,只求在千里之外追思逝者的内容。而豪华陵园,天价“活人墓”的大行其道让本应该清净的“人生后花园”蒙上铜臭,令人生恶。怎么让当下的殡葬和祭奠方式内容充盈且形式新颖?专家指出,“绿色殡葬”“绿色祭奠”是清明节习俗变革的一大方向。

  “请先人回归自然,愿亲情溶存大海……”4月3日,长春市启动了第五届公益海葬启动仪式,带着鲜花、伴着泥土,在晴朗的天空下,近百位参与之前公益海葬活动的逝者亲属来到海葬纪念碑前进行祭奠活动。传统墓园里肃杀、阴森的氛围被安宁、祥和的气氛所取代,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刘杰介绍,2010年,长春只有132位逝者参加海葬,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累计到1337位。

  “母亲生前最喜旅行,我将她的骨灰撒进大海,愿她在那边尽情游览。海葬既环保,又省心,我们兄弟五个每年清明节都来纪念碑追思慈母音容,也不需舟车劳顿回老家扫墓了。”长春市民吴景源说。

  付诚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让百姓普遍接受既环保又经济的“绿色殡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无疑将成为新的趋势。“只要政府辅以相关政策并坚持下去,殡葬、祭奠方式的移风易俗最终肯定能够完成。”他说。

  施立学指出,寄托哀思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发自内心的追思是清明节扫墓的“内核”所在。“当然形式也很重要,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祭祀一直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要的活动,仪式可以不排场,但一定要庄严肃穆。”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