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情"引议 国产类型剧不能仅有形式

时间:2014年04月27日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韩浩月

  最近有两条关于国产类型剧的消息,一是《步步惊心》的续集《步步惊情》将要播出,二是《天天有喜》的第二部将要开机,两部戏都曾是当年获得高收视率、同时也是充满争议的神作。

  国产电视剧可分类型的少之又少,常常并不具备类型剧的个性化与人文深度,只是在题材与表现方式上比较讨巧,占了“类型”的形式。比如穿着古装,说着现代台词,时不时冒出几句流行语,是穿越剧的一大特点。《天天有喜》即是这样的作品,狐狸与樵夫相爱,这在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中源远流长,设定金蟾大王为大反派,也符合旧有善恶观,据称《天天有喜2》增加了编号为1-9的仙女,看样子打算吃定神话传说这盘菜了。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是件十分占便宜的事情,作品的立意根正苗红,现在的年轻观众虽是互联网一代,但无论怎样也摆脱不了教科书以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影响,多少知道一点在农耕时代祖辈们吓唬小孩子的口头传说。

  在传播有效性和娱乐效果上,类型剧有天然优势,但为何总被冠以“雷剧”称呼甚至遭到舆论批评?细想下来可能是这些作品在将现代审美衔接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一方面是相对低龄的观众追捧,另一方面是成熟的观众口诛笔伐,这种分裂现象不只表现于电视剧,也表现在其他文艺作品。

  比如网络文学。这十年来遭到了各式各样的围剿,前些天还因涉黄刚被警告关停了一批网站。网络文学也是年轻人喜欢,精英不屑一顾,但网络文学不死,在于它牢牢掌控了群众基础,一方面在文化渊源上向古典名著如《山海经》《聊斋》靠拢,另一方面则声称是当下年轻人缓解工作生活压力的必需品。来路与出口把控好后,网络文学就有了现实存在的意义,怎么也死不了。

  国产类型剧的突围之路可以从网络文学身上寻找经验。但前提是,要真正尊重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间文学,把真正有戏可做的精华拿出来进行改编,还要准确地了解当下年轻观众的内心渴求,不但娱乐他们,更要在娱乐之余给他们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启迪。实现这个目的,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唯有在制作上有精致路线。追求短期利益,不注重品牌培养,类型剧再怎么搞也没戏。


(编辑:文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