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收藏逆势上扬 收藏仍需理性

时间:2013年09月10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金 子

收藏逆势上扬

  近两年,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表现略显冷清的情形下,古籍善本却以其深厚的艺术品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在拍卖市场上扬。纵观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今年春拍的成交情况,古籍专场成交额比去年秋拍提高多达50%,总体成交率基本在75%左右。为了让更多藏家及收藏爱好者对古籍善本的收藏和保护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日前,西泠拍卖邀请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代表传承人杜伟生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办了主题为“古籍装帧形式与修复”的公益讲堂,吸引了不少听众。

古籍善本收藏渐走热

  长期以来,古籍善本以其独特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形成了独立的收藏圈,近两年,古籍善本收藏更是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重视和市场的青睐,甚至成为的一只“蓝筹股”。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拍卖公司在征集过程中,力求保持拍品的“新鲜度”,同时越来越重视与学界的交流,深挖拍品价值,而一批批首次露面的“大部头”,能够对市场形成新的刺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专业型新买家的入场,也促进了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良性互动。

  据西泠拍卖负责人介绍,西泠的古籍善本专场,从2010年首次推出便确立了“少而精”的纯古籍路线,并致力于通过拍卖平台,传播古籍文化知识。今年春拍,西泠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率达84.1%,名家旧藏古籍,如“艺苑真赏社专题”中金石名家沈树镛旧藏并题的旧拓《石门铭》以6万元起拍,38万元落槌。佛教文献类中,一册中土失传700余年的珍稀佛教文献、高山寺旧藏《辩非集》首现国内拍场,这件重要拍品,估价仅为60万元至80万元,经过50余轮竞价,最终以477.25万元成交,创下佛教文献单册拍卖最高纪录。“浙江文献专题”更是吸引到博物馆、档案馆、国书店等多家收藏机构的竞拍,成交率达96.7%。

  “专业机构的入场无疑增加了学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同时博物馆、档案馆的后续展示,也对弘扬藏书文化,营造藏书氛围做出贡献。西泠拍卖将公益讲堂首场专题选定为古籍善本,目的也在于此。”西泠拍卖负责人表示。

古籍修复讲求“整旧如旧”

  “古籍修复是一门艺术,根据古籍破损类型不同,修复手段也不同。”在西泠拍卖首场公益讲堂上,杜伟生介绍,根据2008年《古籍破损定级标准》,把古籍破损定为酸化、老化、霉蚀、虫蛀鼠啮等11种,修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古籍修复的一般步骤,首先要将粘连的古籍分页,一般使用的手法主要有“干揭”“湿揭”等几种,有时候不得已,还会使用“蒸揭”的做法——使用冷蒸汽给古籍粘连的部分增加一些水分,便于揭开粘连页。分页之后,就开始进行定位修补,并使用盖板压平的方法,将古籍书页中的水分除去,按古籍处理前的样子将书页折起,最后再经过一系列专业手法处理,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将古籍尽可能地恢复原状。

  “对于霉变的书籍,经过洗霉处理后,可能只剩下原有4/5的重量,因为霉菌吸收了纸中的纤维素。虫蛀的修复工作最为复杂。一般第一页最上面和最下面的部分最容易被损坏,业内称为‘打坑道’,有的是一个虫眼从第一页直通最后一页,被称作‘钻井队’,这两种损毁修复起来都比较棘手。”杜伟生提醒藏家,家中保存古籍,可用生宣纸包裹后放入木盒存放,不要使用塑料袋储存,需常翻阅,防晒防潮。

收藏古籍善本需理性

  尽管目前古籍善本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关注,甚至进入主流拍卖领域,成为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重要的拍品种类,其价格也一路看涨,但这并不代表古籍善本的价格会一直保持这样的涨势,越来越理性化是艺术品市场总体的发展趋势,古籍善本市场亦如此,因此,收藏古籍善本需保持理性。“‘过云楼’与‘广韵楼’之后,甚至有些板块还会回调。当然,价格的上升是平缓的,回落也不可能是一蹶不振。古籍善本的价格走势应该是平稳上升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首先,由于古籍善本的保存极为困难,存世量十分有限,能参与市场流通的就更少了,相比字画、陶瓷,古籍善本显得‘物以稀为贵’,这是古籍善本价格最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因为过于稀少珍贵,对其价格也有不少影响。一方面,因为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古籍善本的买家多着眼于收藏而非单纯投资,以往多为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最近5年看,投资者有所增加,但是也占到百分之三四十,更多的还是以研究和收藏为目的,尤其随着国家对文教事业的投入加大,众多教育机构和文博收藏机构加大采购力度充实馆藏,匡时的‘过云楼’藏书,以及保利‘广韵楼’藏书中最珍贵的宋版孤本《钜宋广韵》以3450万元成交,都是被国有机构拍走的。在这种情况下,古籍善本的市场回流程度不高,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价格会上扬,但是长期来看必然对市场信心与保有量是个打击。”该人士表示。


(编辑:黄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