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评论 > 锐评

国产纪录片走出困境根本在内容 还需练好内功

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事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令明年上星频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

  【观点】 行政扶持必不可少,但纪录片走出低谷根本在内容为王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对纪录片的资金支持力度,并且颁令要求明年所有34个上星频道每天必须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这对中国纪录片来说可谓一利好消息,令不少纪录片从业者欢欣鼓舞,认为纪录片的春天来了。然而欣慰之余我们还需冷静沉思,这纸“必播令”真能带领纪录片走出为时已久的寒冬吗?

  回首近年来的国产纪录片,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后就一直停留在价格低、精品少、受众群小的境遇中,除了《故宫》凭借其表现对象独有的历史魅力畅销海外和去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爆棚掀起一场美食热潮以外,其他纪录片似乎都默默无闻。究其原因,首先,纪录片在普通百姓印象中仍然是知识分子的专属,或者一提到纪录片就想到历史考古、自然风光,种种限制使纪录片缺乏能引起老百姓关注和反映当下问题的现实题材。其次,十几年来播出渠道单一也制约了纪录片的发展,在电视机开机率低下的多屏时代,只靠一两个纪录片频道是远远不够的。第三,投资大、回报少是纪录片市场惨淡的主要原因。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规让纪录片从业者们看到了希望,“必播令”的下发必然会促使国产纪录片销量激增,34个上星卫视每天播出也很好地解决了播出渠道单一的难题。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仅凭行政扶持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产纪录片良性发展,比如即使每天30分钟播出时间可以保证,但电视台如果把这段时间放到白天或者午夜的非黄金时段,收视率必定大打折扣;而如果不注重节目质量,粗制滥造的纪录片会引起观众抵触,反而达到了负面效果;扶持基金的增加也应考虑避免纪录片生产出现一窝蜂而上,重量轻质的虚假繁荣现象。

  纪录片不能仅仅靠出售给国内电视台维持,更大的空间在于新媒体、电影院线和国际市场。2012年以来,移动终端观看视频日渐流行,视频网站涌现了一批纪录片频道,纪录片点击率节节攀升,微纪录片也成为了广告商的新宠,新媒体成为纪录片发展的新阵地。院线方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国产纪录片进入院线上映的仅有两部,合计票房130万元。而同年度美国电影院线市场播出纪录片达141部,总收入达到1.3亿美元。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130亿元,但纪录片票房却不足3000万元,其中的2700万元还来自法国作品《海洋》。巨大的数字悬殊不仅彰显了纪录片巨大的院线市场潜力,更让人意识到节目内容的重要性。《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叫好的同时以4万美元一集的高价热销海外,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内容富含浓厚的中国风情,通过美食介绍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事态,中国人的勤劳朴实和情感思想。这正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也是外国人对中国最感兴趣的题材。

  纪录片是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手段之一,是传播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国家对国产纪录片的扶持让人欣慰,但追根到底还需要从修炼内功出发,除了明确市场定位,注重题材的选择以外,纪录片在叙事语言和故事结构上需要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和观众审美的变化而调整。另外,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更要抓住契机,走上资本整合、生产制作、推广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李竞爽)

  [原标题:国产纪录片走出困境还需练好内功]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