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理论学术>艺术史

绍兴居民建议恢复地名躲婆弄 源自王羲之典故

时间:2011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
0
  “我在书圣故里的简介中看到,这里有笔飞弄和躲婆弄,笔飞弄我找到了,但是躲婆弄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它在哪里啊?”最近,从苏州来绍兴旅游的俞先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相传,当年王羲之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但是没人买,就好心帮她题字,这让她的扇子销量大增。于是,老婆婆又编了许多扇子让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知情后忙从边门溜到一条小弄里躲着,等到老婆婆走了才回家。那条小巷子,后人便称它为“躲婆弄”。
  带着游客的困惑,当地媒体记者来到绍兴书圣故里社区,帮他一起寻找躲婆弄。在西街中兴路口,记者看到有一块书圣故里简介牌,上面有这样一段话:“在小巷里穿行,随时可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戒珠寺、题扇桥、躲婆弄,书圣王羲之的旧闻轶事使街区一步一景,处处渗透着浓郁的文化。”    
  从这段话上看,书圣故里应该有一条躲婆弄,那么这条躲婆弄究竟在哪里呢?带着好奇,记者找遍书圣故里大街小巷,都没找到一条名叫躲婆弄的弄堂。倒是有一条笔架桥弄,东西贯穿蕺山街与西街,居民们说那就是躲婆弄。
  笔架桥弄就是躲婆弄?绍兴市地名办工作人员说,这样的说法不确切。根据地名办登记的信息显示,躲婆弄并非历史地名,而是现今地名。地名办工作人员说,躲婆弄是一条长60米的水泥路,东西走向,东起蕺山街,西至笔架桥。而笔架桥弄也是东西走向,长150米,两者并不相同。但可以推断,狭窄的躲婆弄可能是弄堂的前半段,较宽的笔架桥弄是弄堂的后半段,后来为了统一地名,就把两条连在一起的弄堂统一标记成了笔架桥弄。
  绍兴书圣故里的居民建议,既然书圣故里流传着这样的典故,像躲婆弄这样的地名还是保留着好。
  胡诚浩
Baidu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