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评论 > 理论学术 > 艺术史

张学良为何留名葛老道墓碑?葛月潭曾巧斗敌僧

时间:2013年05月03日 来源: 作者:
0








  在千山北沟无量观下半山腰处,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葛公塔。塔身用白色花岗岩石砌造,塔高8.78米。南侧小龛内,嵌汉白玉塔铭:太清堂上二十代律师月潭真人明新之墓,龛外石刻“淡泊宁静”四个字。塔前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碑上刻的是墓主葛月潭方丈功德传历,一块碑上刻的是发起人和捐修塔的人名。细看发起人名录,竟有大名鼎鼎的张学良。
  这位葛月潭何许人?竟能牵动张学良登高一呼,为之建塔?
  潜心修道
  小道童五旬登顶
  据《无量观葛公塔碑记》和《千山志·葛月潭传》的记载,葛月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葛月潭,道号明新。祖籍山东省邱县张家庄,生于1854年。葛家原本家产丰厚,为邱县首富。但葛月潭幼年时,因遭变故,家境逐渐中落。1858年举家迁居北京,投亲不遇。第二年闯关东来到奉天(沈阳)。此时,葛家已是一贫如洗,其父母不得不将年仅6岁的葛月潭寄食于斗姆宫。
  葛月潭仪容俊秀,天资过人,深得道士们的喜欢。1867年,年仅14岁的葛月潭即在斗姆宫赵圆仪道士介绍下出家修道。1874年,正式拜龙门派正宗第十九代律师张圆璇为师。成为第二十代受戒弟子。这一年,葛月潭20岁,他蓄发出家后号“宁静子”。
  1875年,葛月潭转赴道教祖庭北京白云观,先后任迎宾知事、客堂知宾。
  葛月潭在白云观结识了一些翰林学士和编修,和他们一起研习诗文、书画。又经人介绍拜大书画家周棠为师。学国画,又学书法。
  1877年,葛月潭返回奉天后,被道众推举为太清宫监院。1914年,葛月潭因“其道行高洁为缙绂同钦”,被公举为太清宫方丈,中国道教协会关东总分会会长。时年50岁的葛月潭就此成为东北道教头面人物。
  为保道观
  有轨电车让路
  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发布公告:要从大西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开辟一条有轨电车道。路面宽八丈,其两侧的商铺、民宅要一律拆除,太清宫也在拆除之列。
  这一下子,太清宫的道士可都急坏了,拆了道观就意味着没有了存身之地。无奈之中,葛月潭只好求见张作霖,请求保存“太清丛林”的完整。
  葛月潭平素与张作霖交往很深。相传,当时大帅府的客厅里,挂着一幅葛月潭画的《金蟾扑蝇》。画上的金蟾栩栩如生、霸气十足。在金蟾的嘴巴前,还有几只活脱脱、欲飞无力的苍蝇。寓意张作霖雄居东北、傲视群雄。张作霖很喜欢这张画,到大帅府作客的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无不夸赞这幅画儿画得好。
  张作霖对葛月潭十分尊敬,他敬重这个老道的人品、才气,对葛月潭时常救济灾民的行为大为赞赏。这次,葛月潭到大帅府,请求保留太清宫。张作霖二话没说,当即下令给奉天市政公所,让有轨电车道往北改道。这样一来,太清宫才得以保存至今。
  书画传世
  一叟昂然鹤立群
  葛月潭既是修为很深的道士,也是闻名遐迩的书画大师。葛月潭书法尤擅隶草,其字格调高古,雍容大雅;他的绘画多以兰草、翠竹、梅花、牡丹、石砬等为主,画品高雅,意境深远。很多作品流传全国,深得赞誉。
  1916年,起兵讨伐袁世凯的著名将领黄兴、蔡锷相继去世,奉天各界举办追悼大会。葛月潭书赠挽联一副,联为:“国士无双双国士,完人难二二完人。”一时传为妙联绝对。
  葛月潭的书体被称之为“风交雪”。他的字体飞白细线如丝,点画如鹅毛大雪,“非神聚气宁可为,非凡人境界可创也”。传说他的字既是书法艺术,又有道家符力之功。
  葛月潭喜爱画花,尤其是兰花画得最佳。1918年,大总统徐世昌做寿。张作霖求葛月潭画了四联兰花,并配一副隶书对联,作为寿礼,送至徐府,获得官场和书画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葛月潭的名气越来越大,索书求画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但他来者不拒,而且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一律不收钱。所以,葛老道的为人与书画很快就流传全国。
  今人还能见到一幅《葛月潭临〈绝交书〉》影本。据说,葛月潭曾千百次临摹《绝交书》,不知留存下来的是其中哪一幅。《绝交书》是唐著名书法家李怀琳临嵇康草书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是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山巨源绝交书》为其代表作。
  嵇康与山巨源(山涛)原是挚友,同是著名“竹林七贤”之一,并共仕曹魏。晋继魏后,山巨源又忠于晋,且官位高升,还劝嵇康出仕。嵇康严词拒之,并写了这份《绝交书》。葛月潭十分称道嵇康这种忠贞不贰、绝世不仕的骨气,推崇“古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
  葛月潭所临的《绝交书》,线条朗洁,圆而温润,伸敛参差多变,师古法而又有新风。字里行间,溢出葛公豁达情怀和清高心境。俗话说:“书香,心之迹也,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奉天名士缪润绂赞曰:“笔势纵逸超旷中,仍具有严谨之致,非功深养到能若是耶!”另一名士谈国桓题诗:“快雪中秋几见闻,山阴法嗣已星云。谁到沧海横流日,一叟昂然鹤立群。”
  葛月潭的篆刻工力也非常之深,篆隶书兼有,朱白文皆为。风格古朴,格式疏密奇巧,行刀稳健,治印严谨,种类繁多,其中有连珠印、花押印、闲文印、图案印……如有一颗印呈瓶形,上镌“守口”二字,使观者自然脱口道出下文“如瓶”二字来。又有一枚铜钱印,上刻“不值一文”四字,看出葛老道的幽默、风趣。闲文印上刻有“无事小神仙”、“砚池笔架小江山”、“葛天氏之裔隐于沈水”等,借以述志,用词妙极。
  巧斗敌僧
  十斤白肉化成油
  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致使东北大好河山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不久,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伪奉天市市长土肥原贤二为笼络沈阳的知名人士,邀请葛月潭去日本讲老子的《道德经》。
  葛月潭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为由,婉言谢绝去日本。葛月潭虽是出家人,但一向对国家大事十分关注。早在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时,他就曾经书写“宠辱若惊”四个大字的匾额,高悬于斗姆宫大殿的正梁上,念念不忘国耻,表达了他疾恶如仇的激愤之情。他认为甲午之战,中国战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一个出家道人,能够有如此爱国情怀,忧国忧民,很让世人感动。
  沈阳曾留下一则葛月潭道长巧斗日本和尚的故事。那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人在沈阳成立了一个大和神社。神社的日本和尚在沈阳横冲直撞,对中国僧道百般欺辱。大和神社有个叫犬养太一郎的社长,他听说太清宫有一位出名的仙师葛月潭道长,道法高强,就亲自去太清宫请葛月潭到神社一会。
  葛月潭应邀如期而至,一番客套过后,犬养说:“今天务必请葛道长,在此共进午餐。”葛月潭虽然知道日本人心无好心宴无好宴,但他坦然应之,微微一笑:“那贫道就谢过了。”
  犬养阴险地一笑:“听说葛道长法力高强,想来一定是常常吃肉了。”葛月潭一听,怒火中烧,暗骂道:“日本和尚真是无耻,竟敢侮辱我中华道教。”但他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贫道是学了一些道法,但肉是不吃的。”犬养奸笑道:“有句中国话,葛道长一定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今天这顿肉,葛道长如不吃,我大日本皇军就将把太清宫所有的道士都赶出奉天城,去给我们帝国修铁路。”
  葛道长一声冷笑,说:“好吧,不就是吃肉吗,但我这人有个毛病,除非不吃,吃就要吃个痛快。所以,肉要十斤,全要肥的,一点瘦的也不准有,分成十大碗,用布蒙上,待我做完功,就吃肉。”犬养得意地大笑,下令手下人上肉。同时,派人去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找来记者。只等葛月潭一开始吃肉,就拍下照片上报。
  不一会儿,十个大瓷碗装好肉,上面蒙一块白布,摆放在一个长条桌上。犬养坐在椅子上,眯着笑眼,等着看葛月潭的笑话。葛月潭坐在桌边的另一把椅子上,二目微垂,双手合十,开始运动全身的真气。
  半个小时过去了。葛月潭头上热气腾腾,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睁开双眼,立起身对犬养说:“好了,我要吃肉了。”犬养连连点头说:“请,请”。并示意记者准备好拍照。可是,当手下人把碗上的白布拿掉后,犬养傻眼了,怎么回事儿?十个大碗里的肥肉,都化成了油。犬养愣怔间,葛月潭作了个揖,说:“贫道说的是吃肉,可不是喝油啊,既如此,贫道只好告辞啦!”
  从此,葛道长巧斗日本和尚,大长中国人志气的佳话,一直在东北民间流传。这个故事,故事家王朝阳也曾经讲过。
  一叶一槎
  葛老道翛然离世
  葛月潭晚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文房四宝陪伴于几案,每日以书画为伴。山林道友、俗间高朋,偶来相会。
  1934年,葛月潭告人道:“吾将于冬月初九申时东归矣。”众人笑而听之,没人把此话当真,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葛老道经常开这样的玩笑。可是,到了这年12月15日(农历十一月初九日)午后三时许,葛月潭更衣升堂,正襟端坐,召集弟子并常住道众,将山林庙产,择人一一交付,谆谆嘱咐弟子洁身自好。并为左右弟子挥笔疾书一诗:“翛然蜕去有形身,蝶梦蘧蘧(qu)幻亦真。心似闲云任去往。休将泥爪问前因。”他告诫弟子,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不要追溯其前因,不要去研究后果。
  在弥留之际,葛月潭让太清宫监院邢真澈和俗家弟子刘伟华为他展开宣纸,他扶案提笔画了最后一幅兰花。并题诗一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槎(cha:木筏)。挥塵东冥去,云天到处家。下面落上“月潭绝笔”。画完把笔一搁,坐着朗笑“羽化”了。终年81岁。
  葛月潭逝世后,弟子邢真澈、刘伟华等讣告于世,并在沈阳斗姆宫,给他大办水陆道场。一连七天,前来赴会吊唁者达数千人,可见人们对他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葛月潭的遗体于1935年春,由弟子岳崇岱等护送至千山无量观,依礼安葬于葛公塔下。今有《葛月潭方丈画宝真迹》和《葛月潭临〈绝交书〉》等作品传世。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