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理论学术>艺术史

吉林省多处伪满建筑入选第七批“国保”名单

时间:2013年05月10日 来源: 作者:
0


  国务院日前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称第七批“国保”单位),共有1943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47处项目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截至目前,国保单位总量达到4295处。由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度自1961年开始实施,而本次公布的国保单位数量为历次之最。
  第七批国保单位共包含古遗址516处、古墓葬186处、古建筑795处、石窟寺及石刻1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9处、其他7处。其中,文物大省山西新增181处,迄今共有452处国保单位,成为全国“领头羊”;而河南、湖南、河北、江苏等省份均位于全国前列;湖南、重庆、青海、新疆等省(区、市)的数量增长幅度也较大。
  “国保”是指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保护,体现出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本报从今天开始将开设第七批“国保”单位走笔系列文章,为读者讲述它们那些尘封多年、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吉林省多处伪满建筑和工业遗产名列其中。东北曾被称为满洲,是清朝的发祥地,作为入主中原的统治者,清朝贵族一直有着忧患意识。他们长期对东北实施圈禁,以给自己保留一块“自留地”。但随着帝国主义打开中国的国门,近代化的浪潮也最终席卷了这片白山黑水。特别是日俄两个强邻在这里的争夺与建设,东北最早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它的地位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逐渐成为了中国命运的核心问题。
  日俄战争的结局使得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取得了优势地位。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惊天事变,占领了东北,张学良的东北军不抵抗撤出,这一天成为了中国的国耻日。随后日本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接到了东北,成立了满洲国。伪满的都城就设立在长春,被称为“新京”。
  此次吉林省文物入选“国保”名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较多,达到11处,以伪满建筑和工业遗产为主。其中,以伪满洲国皇宫为代表的伪满军政机构系列建筑群,带有典型的殖民地色彩,其建筑风格颇具特色,代表当时亚洲建筑的最高水平。而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成为研究伪满洲国史难得的实证资料。
  伪满皇宫由吉黑榷运局旧址改建
  伪满洲国皇宫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皇宫”,从1932年到1945年间他曾在这里居住。伪满皇宫的主体建筑是一组黄色琉璃瓦覆顶的二层小楼,包括勤民楼、辑熙楼和同德殿。这三座小楼风格独特,是中西式相结合的格局。
  一楼的圆拱窗户、彩色玻璃,看起来相当西化,甚至有点教堂的感觉。二楼探了出来,形成了门窗外的环绕式通透走廊。红杆栏、方窗户又带有东方的典雅。这都是中国南方的建筑风格。门厅为整个的高拱穹顶结构,颇有巴洛克式的风格。整体建筑却能浑然一体,毫无矫揉造作和突兀之感。
  这里原来是吉黑榷运局,因日本急于扶植伪满傀儡政府,但20世纪30年代的长春是一个较小的城市,吉黑榷运局是当时长春最好的建筑之一。于是日本人将伪满皇宫临时选在这里,计划修建新的皇宫后再将其搬走。但直到日本战败,新皇宫也未建成。
  溥仪在这里经历了“重登大位”的狂喜、沦为傀儡的沮丧、皇后背叛的耻辱、迎娶新皇妃的复杂心态和最终仓皇出逃的凄惨。
  这个临时的“皇宫”跟这个临时的“国家”一起相始终,见证了一段历史,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留下的只是建筑艺术的美。
  南满铁路长春站成就“豆城”长春
  南满铁路原属于1897年至1903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日俄战争后,南满铁路为日本所据有,并将之改造成民用的宽轨铁路。其中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长春车站为其北端起始点,是日本发展其在东北势力的重要据点。
  长春土壤属于世界著名的肥沃黑土壤带,是种植大豆最为理想的土壤。到19世纪末,长春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到了耕地的20%。
  据统计,从1864年至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前的39年里,长春通过营口港出口的大豆,年均约11万吨,占营口港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0世纪初期,随着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通车,长春的粮食、豆制品外运更加通畅,辐射半径明显加大,长春“豆城”的名气渐渐随着铁路线的延伸远播海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市场对大豆制品的需求量增大,长春的大豆贸易更加兴盛,在当时的南满铁路长春车站,大豆堆积如山,日夜不停地装车外运 。
  据统计,从1917年至1920年,长春每年平均出口大豆51万吨,“豆城”的名气逐渐传遍日、俄、西欧和北美。长春开始具有了国际色彩。当年长春车站的盛况可以想见。
  伴随大豆兴起的是面粉和榨油行业。除此之外,各种近代轻重工业也随着日俄资本的到来建立起来。但到了四十年代,随着日本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特别是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物资日益紧张。日军开始把伪满洲国当做输血基地,长春乃至整个东北的经济全面凋零。
  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满洲映画株式会社
  长春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但它并不是新中国新建的电影厂,它的前身就是伪满洲国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在这里“满映”的许多早期建筑仍可以看到。
  “满映”是伪满的“国营”电影机构,是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满映”一共有九年的历史,“满映”厂的设备,是远东第一,规模之大,超过日本本土所有的电影机构。“满映”有德国最新式的摄影机,可在零下四十度的气温下照常拍摄;有最新式的录音设备,使苏联人都叹为观止;有最新的洗印机及黑房设备,全部仿好莱坞的式样;大的录音室可容一百余人的乐队演奏;在十七个地下大仓库内,贮满了各种拍戏所需的物质。
  除此之外,“满映”在东北各大都市——大连、沈阳、哈尔滨、吉林都有“出张所”(分社),东北二百三十一个电影院都握在“满映”手里。七七抗战后,“满映”又在北平成立“华北电影公司”。连上海的“华影”,都有“满映”三分之一的投资。其影响力绝非普通的文化机构,而是日本在华的一大势力机构。
  “满映”的董事长叫甘粕正彦,是个军国主义分子,但颇重视文化。据说是他最早提出接溥仪到东北组建满洲国的。
  “满映”的出品分为三类:第一种名之曰启民电影;第二种电影叫做娱民电影;第三种电影是新闻电影。核心内容是宣传伪满的“王道乐土”和“中日亲善”,以及皇军在战场上的赫赫武功。
  每逢中日员工有冲突,甘粕正彦总是斥责日方人员。但他认为中国员工最好浑浑噩噩的活着。中国员工若有自己的看法,多看几本文艺书,就会被警告、调查,甚至警察的访问。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满映”也走完了昙花一现的辉煌。
  文并图/葛舸
Baidu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