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评论> 评论要闻

以唯物史观打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时间:2014年01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0

重庆日报,方文林(篆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13亿中国人民未来奋斗的目标,受到海内外关注。但从一般的思维科学层面而言,梦想是理想而不是存在,是应然而不是实然,在彼岸而不在此岸,梦想往往让人产生虚幻和缥缈的感觉。因此,一些人对“中国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产生了质疑。本文认为,唯物史观是解读“中国梦”、认知“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有利于拨开思想迷雾,走出观念误区,不断打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生产力的论断,为实现“中国梦”夯实了物质基础。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最革命、最活跃并具有最终决定意义的因素。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变更,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此,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一个政党全部实践活动的标尺,是检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标准。

  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深刻论述来分析,中国梦既是一个“强国梦”,也是一个“发展梦”。实现“中国梦”,首先就是要实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断做大经济的“总盘子”,提高人民的“幸福度”。通过不断发展、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让人民共享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和发展好处。这样,对于“中国梦”来说,梦想就不仅仅是一种应然理想,而是一种要推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然存在,这既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性使命,也是我们国家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因此,树立、坚持、贯彻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有利于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为实现“中国梦”找到了力量主体。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并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实现发展的目标,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应对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化解发展中的矛盾,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离开人民群众,必将一事无成,再好的梦想,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真实代表,历来主张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国梦”同样如此。“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常说,积少才能成多,聚小方能成大。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一个个“个人梦”的实现,汇聚成一个整体的“中国梦”。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每个主体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去奋斗,只有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众这一力量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尽情发挥,才能使“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具化为实践的进程,最终梦想成真。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

Baidu
map